Saturday, January 27, 2007

我們還能以怎樣的心情旅行?

幾年前,香港資深傳媒人劉細良出版了一本關於旅遊文化的書,慨嘆旅遊已經變成一種消費方式。當時跟一位也是熱愛旅遊、並曾經同遊香格里拉的好友J君探討過這個問題,她的看法,與劉細良竟是如此的相似── 旅遊熱情冷卻後的迷失。綜合了兩個重點,就是「異國旅遊浪漫不再」,以及「我還能發掘些甚麼?」。

曾幾何時,香港年青人熱愛到歐洲或大陸「流浪」。一個人揹起背囊,離開熟悉的生活,拋開煩擾的工作,放下一切責任,到完全陌生的環境,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從計劃到出門,到飛機降落在啟德機場,都像做夢一樣,教人驚喜;每一次「出走」,沿途所見都教人難忘。J君更形容為「彷彿初戀,情人的每一個眼神,我們都賦予特殊的意義,細細品嘗。」可是初戀只能留在回憶中,隨著出門的機會越來越多, 聽得太多、看得太多,陌生的不再陌生;交通的發達,遙遠的不再遙遠,從前出門的興奮和浪漫情懷,已不復再。

J君覺得旅遊最吸引和最大樂趣,是旅程中的未知之數,是發掘親身的體驗,因此從不喜歡甚至迴避看圖文並茂的旅遊天書(而且頗多都是抄上抄的、非作者的親身經歷),或欣賞人家的旅遊照片或網頁,不想從別人的遊記或過去影像,得到二手甚至三手的體驗。色彩迫真的影像、巨細無遺的文字描述,當A4尺寸的旅遊書和雜誌、報紙旅遊版、「點解XX咁好玩」的電視節目,急不及待把大街小巷、酒館食店、風味小吃、自然奇觀、人文風景、幾乎每個角落都詳盡描述,到自己親臨其地時,大概也沒什麼新鮮事可發掘了,旅遊似乎只是為了印證書上或電視節目中的資料,複製風光畫冊上的照片。

「資訊泛濫的年代,連我們旅行的心情都毀了。」J君所慨嘆的,正是現實,只不過大家似乎都不介意,因為很多人心目中,包括我們的旅遊發展局,旅遊根本就是消費;去日本還是歐洲,視乎電視旅遊節目剛介紹了什麼內容,又或者是看看哪一團比較物超所值。

我喜歡攝影,所以不介意事前知道有什麼美麗的景物;我喜歡遠足登山,所以事前亦要知道有什麼路徑,需要什麼時間和裝備,盡量確保不會出亂子。不過正如朋友J君所說,旅遊變成只是為了證實書上的資料,便驚喜不再了。

但是,有一種東西,是任何旅遊天書都不可以完全描述清楚的,就是人。在旅途中碰到什麼樣的人,永遠是無法估計的,永遠令你有驚喜(還是驚嚇?),這是為什麼我很喜歡與旅途上碰到的人交談,當地人、旅客、司機、店員...這就是我旅行其中一個最大的樂趣。這也是為什麼 我間中會自己一個獨自上路,為的是可以多些機會與其他人交流,而不用擔心忽略了旅伴。


圖片:政府新聞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