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Raw Jazz Tonight

上個週末參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會,但開始不久便要匆匆離開,因為要趕到灣仔藝術中心聽一個演唱會,一位著名的流行音樂人的演唱會。表演嘉賓是林一峰(這卻是到他出場時我才知道的),而入場的觀眾也大部份是年輕人。其實我對演出者並不熟悉,只因為一位朋友的推介,而我對這類音樂頗有興趣,於是便買了票。猜猜他是那一位流行歌星?演出的曲目又是那些?多給一些提示吧,他曾為容祖兒、陳奕迅、張學友等多位歌星擔任歌曲創作、編曲及監製。

都猜錯了。他是來自新加坡的陳奐仁(Tan Hanjin),他演唱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爵士樂曲。Hanjin身裁略矮,有點發福,樣子似一位喜劇演員多於一個歌手,但他一開口唱,你便會被那歌聲吸引。他的音色雄厚,有時又會帶點磁性的沙啞,天生合適唱爵士樂曲,年紀不大,風格和唱腔卻帶成熟和滄桑味,還有嫻熟的技巧,樂曲中有難度的部份,他很輕鬆的便唱出來,閉上眼睛聽,還以為是老練的黑人爵士樂手呢。Hanjin其實早前已經自資出了一張爵士樂曲的專輯唱片,也在香港舉行過一些免費的迷你音樂會,加上他在流行樂壇的知度,相信已吸引了一班本地「粉絲」,但我已很久沒有留意樂壇消息,所以對他很陌生,這是第一次聽他演出,感覺卻是很不錯。爵士樂一向被認為是老一輩人的喜好,以Hanjin在流行樂壇的名氣,卻有如此的爵士樂造詣,真的有點意外。

音樂會上的歌目,包括了Cheek to cheek、The Girl From Ipanema等,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爵士樂作品,不過也有一首唯一的中文歌,就是「愛是懷疑」。音樂會以Raw Jazz為名,是因為早前出版的專輯唱片,但也是強調爵士樂的反樸歸真和即興創作的特色。大家都知道,爵士樂歌手跟樂手會即興創作和編曲, 所以就算是同一首歌, 每次的演繹,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能歷久常新,也充滿無限的可能性。不經事先編排,不經反覆雕琢,隨心而發,即創作即表演,這就是Raw。同場合作的樂手,是演奏鋼琴的Jason Cheng、低音大提琴的Paul Candelaria,以及結他Skip Moy組成的三人樂隊,各人在灌錄唱片時早已合作無間。三位本身也是獨當一面的資深爵士樂樂手,在中環的爵士吧演奏,跟Hanjin的合作,原來也是機緣巧合。Hanjin在某個辛勞工作之後的晚上,跑到中環的一家歌手Coco Lee熱烈推介的爵士吧,看Jason 的表演,興之所至,跑了上台一起jam歌,與Jason的一見如故,加上jam歌的暢快感覺,便促成了Raw Jazz這張爵士樂專輯。不過這晚的演出,也有一點瑕疵,安哥的時候,麥克風忽然失靈,幸好Hanjin的聲量,不用麥克風也足以傳送全場。另外演奏的低音大提琴和結他,都是電子樂器,自己就比較偏愛傳統的弦樂器,因為更能體現爵士樂的原始風味。

林一峰一向推崇獨立音樂精神,所以成為這次爵士樂音樂會的發起人,其實也不意外。中場他作為表演嘉賓,跟Hanjin合唱了一首,而自己也獨唱了一首,想不到他唱爵士樂曲,也十分有味道。

本港爵士樂的欣賞者其實並不普遍,尤其是年青的一輩。以前我到爵士吧或聽爵士音樂會,四周的觀眾,都是中年或以上的,我一定是最年輕的那位;今次這個音樂會,令我有點驚訝,因為90%都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我反而是最「老餅(1)」的。也許是因為身為眾流行巨星音樂監製的名氣,也許是林一峰的號召力,不過我看他們對歌曲似乎頗為熟悉,欣賞演出時也很投入。任何一種藝術的發展,都需要後繼有人,不管是什麼理由,能有多些年青人開始嘗試欣賞爵士音樂,也是好事吧。

音樂會後,立即在大堂買下了他的專輯「Raw Jazz」,雖然是遲了點。很期待可以坐下來欣賞...不過回到家中,已經很晚了,有點睏...改天吧,我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下,才細細的品嘗這個專輯。

-----------------------------------------
(1) 老餅:港式流行語,源自90年代,老字號的中式餅店,面對西式榚點的崛起,一度被嘲為「老餅」,現在可解作「古老」、「屬於上一代人」的意思。



<圖片擷取自Youtube - 2009年04月22日Raw Jazz Concert @ Elements片斷>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希望之果實


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日本遊行,想不到第二次再到日本,竟然是十年之後的事,2003年重訪日本,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青森。本州最北端的青森縣,與北海道隔津輕海峽相望,是賞楓的勝地,十月中旬的青森,漫山遍野紅得像火燒,不過青森最有名的植物,是蘋果樹。

蘋果是青森的特產,所產的蘋果佔全國產量一半以上,素有「日本蘋果故鄉」的美譽。青森縣內蘋果園眾多,果園像腰帶般圍繞津輕地區的岩木山,弘前市附近也有不少。春天時蘋果花盛開的時候,壯觀程度不比秋天的楓葉遜色,甚至可以比美同期盛開的櫻花。秋楓與櫻花,是衰敗前的極盛,淒美而令人歎息,蘋果花稍勝一籌,因為它會結出甜美的果實  - 著名的「青森蘋果」,是繁盛、豐收的前奏和希望。秋天時樹上結滿蘋果,又是另一番壯觀的景象。

青森本來是個頗為貧窮的地方,19世紀明治時代,開始栽種從美國引進的西洋蘋果。因為這裡的土地和氣候都很適合蘋果生長,結果十分成功,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脫貧的機會,所以蘋果被稱為「希望の果実」,寄託著果農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祈望。

岩木山是青森最高的山,因山形很像富士山,故有「津輕富士」的稱號。青森現時出產的蘋果,品種多達30種,而岩木山周邊的蘋果園,是最具代表性的。這裡的果園,還有一種頗特別的銷售形式,就是可以讓顧客以2萬日圓 (約1600港元) 的價錢,買下一棵蘋果樹。每隔一段時間,園主會把果樹生長的情況,以電郵通知果樹的擁有者,秋天收成的果實,亦歸果樹擁有者所有。著名的弘前蘋果,售價可達1500日圓一個,但一般青森出產的蘋果,價錢約為200日圓一個,亦即是說,只要能長成100個蘋果,就可以歸本了。

付了2萬日圓,當然不是就可以永遠擁有這棵果樹,沒有人會做虧本的生意,所以只能擁有果樹一年時間。收成的果實,雖說是屬於果樹的擁有者,但如果是居於海外,就要拜託園主郵寄到居住地,包裝和運送的費用,還得自己付。不過無論如何,買下果樹的人,總會希望果樹能多結果,從電郵中了解果樹成長的情況,也總會牽動那種喜悅和期待的心情。所以也有人說,這些「自家果樹」產的蘋果,也是「希望の果実」。

買一棵蘋果樹,其實是個不錯的構思,園主固然可以因此保證了收入,不論果樹產量如何,2萬日圓已經穩袋;果樹的擁有者,也可以視為一種投資,是賺是蝕,就看果樹的收成了。但對於海外遊客來說,因為運費昂貴,一開始就註定是虧本的交易,只能當作是一件旅遊紀念品,就像北海道的皇帝蟹、澳洲的急凍鮑魚、加拿大的煙三文魚,都是海外假期完結時帶回家的土特產。

「希望の果実」,在意義上已非明治時代那樣,寄託著青森農民對改善生活的美好願望了。花1600港元買個希望,說法有點誇張,對生活富足的香港人來說,能吃到青森「產地直送」的蘋果,也不是什麼夢寐以求的願望。精打細算的香港人,大都不會花這樣的錢,不過說到「用錢買一個希望」,身邊的一些朋友,倒是樂此不疲。

我所說的,當然不是投注「六合彩」彩票或者體育賽事,而且大家付的錢,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別人的孩子提供一個機會、一個脫貧的希望。對了,我所說的,就是為農村和山區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的助學金。付2萬日圓,回報可能是一百個青森蘋果,不過2萬日圓,也可以是兩個山區孩子三年的學費,至於回報,你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是難以估計。孩子長大後,也許能成為一個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但也可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起碼給他們一個機會,接受基本的教育,讓他們的前途有多一些選擇。

閱讀一封報告蘋果樹生長情況的電郵,跟閱讀一位受助孩子寄來的親筆信,箇中的喜悅,已經不能相比;一百個青森蘋果的回報,跟可以看見一個孩子日後能憑藉學到的知識令生活得以改善、甚至有所成就,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更是天淵之別。

孩子,才是我們心目中的「希望の果実」。


<青森蘋果圖片轉貼自網上>

Monday, September 07, 2009

Happy Birthday, My Blog (3) - 我手寫我心



上個月的最後一個周未,與一班歷史研究社的會友參觀終審法院大樓,途中巧遇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國能。法院在星期六是不會開庭的,首席大法官也是一身普通的衣著,看見我們在參觀,主動走過來問我們是否學生,又吩咐接待我們的職員,讓我們參觀審案的法庭。眼前這位和藹親切的長者,完全不像我們平常透過電視螢幕所認識的嚴肅的首席大法官,法院職員事後跟我們說,CJ(1)其實是十分平易近人的,只有在法庭上和工作的場合,才會一臉嚴肅。我們的參觀申請,本來是沒有包括進入法庭的,經CJ如此一說,我們便可大模斯樣地進入法庭參觀了。

參觀接近尾聲時,在法庭外的走廊又再次遇到CJ,我們的會長竟然得寸進尺,趨前問CJ我們可否拍照,CJ沒有半秒的遲疑,立即便說沒有問題,還叫職員為我們亮燈。按照規定,法庭之內是不可以拍攝的,我們申請參觀法院時,職員也特別提醒這一點,所以我們請求的,其實只是想和他合照,作為紀念,CJ聽不清楚,還以為我們是說希望在法庭內拍照(當然,其實這也是我們很想做的)。我們唯有硬著頭皮,再說清楚,CJ才知道是誤會了,不過他說有點事要趕著辦,答應稍後才回來跟我們合照,叫我們在法庭內等他。雖然法院之內有不可拍攝的規定,但是得到首席大法官的批准,又作別論,因為錯有錯著,歷史研究社的資料庫,也得以增添了一批形難得的照片,職員也說,我們的確是十分幸運。



十五分鐘之後,CJ回到法庭,一邊跟我們合照,一邊和我們閒談,了解有關我們歷史研究社的情況,之後又提議到法院大門口外再照一張,才跟我們一一握手道別,離開終審法院,向政府總部的方向走去。四天之後,在電視新聞報導中再次見到CJ,宣布他將提早於明年9月退休的決定。這個消息來得十分突然,在社會上也引起了頗大的震盪,因為終審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是維護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的一個重要象徵。社會上的紛紛議論,不外乎是:CJ是否被迫退休?當年的居港權案、人大釋法事件,是否令CJ心灰意冷?是否因為23條立法將會再次出台?CJ是否想參選下屆特首...等等,一時之間,諸多忖測,眾說紛紜。

正想寫一些關於這次與CJ偶遇交談的愉快感受,怎料一夜之間,他卻成了政治新聞的頭條。還記得網友Mak Mak說過,政治是眾人之事,談論政治,卻是網誌界的票房毒藥。現實的確是這樣,對於政治題目,一般網友固然傾向避免回應,遇上部分言辭偏激的政見不同者,甚至會惹來一輪炮轟。

自己覺得,寫網誌,既是與人分享,更是抒發個人感受,所以也不需要有自我審查。熱門的政治話題,我不想參與,其實只是因為本身對政治興趣不大;CJ雖然成了政治新聞的主角,但我要寫的,純粹是個人對CJ身處高位而能平易近人的感受,也不怕給人「湊熱鬧、人有我有」的錯覺。

想寫的便寫,不喜歡的亦不勉強寫。我手寫我心,就是這樣的簡單。三年前的今天,我開始在hk.myblog.yahoo.com貼網誌,到了三年後的今天,寫網誌,早已經成了習慣,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自己能夠繼續「我手寫我心」。


Happy Birthday, My Blog!

------------------------------------------------------------------
(1) CJ:Chief Justice的縮寫,即一般國家的法院審判長。在香港,1997年回歸前,稱首席按察司,回歸之後,則是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現任首席大法官,是李國能。跑法庭新聞的記者,都喜歡叫他CJ,感覺上很親切,法院職員也是如此稱呼他的,其實是對首席法官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