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9, 2008

有朋自遠方來 – 飛翔的 Naoh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電子郵箱經常被垃圾郵件塞滿,清理郵箱,就成了令人煩厭的每日慣常操作。二月中收到一封電子郵件,發件人和主題,都是兩組長長而非英文的字母串,當我正想習慣性地把它當作垃圾郵件刪除時,忽然靈光一閃:「且慢,這是日本姓名的英文串法 ...YAMA...MOTO...NAOH...。」原來是來自東京的Naoh。

Naoh的來信,又令我想起北海道知床半島的壯麗自然風光。兩年前的初夏,決定了要到北海道旅行,首站就是日本最後的一片真正蠻荒之地 - 知床半島。我完全不能以日語溝通,入住當地青年旅舍的期間,Naoh是唯一能說流利英語的員工,給了我不少協助,我亦因此才能夠參加本來(基於安全理由)只接受懂日語的人士參加的海上獨木舟活動。回到香港後,曾寫了一封感謝的信給他,也請他日後有機會來港的話,一定要讓我盡地主之誼好好的招待他。

接近兩年之後,Naoh的香港旅程終於成行。電郵中提到很期望能和香港的朋友聚一聚,不過他買的是優惠價機票,不能指定日子出發,而是隨時接到有機位的通知,便要即日起飛,所以約好了抵港之後,便打電話給我,我亦騰空了星期天的活動安排,準備帶他四處遊覽一下。

Naoh是東京人,本身是一位攝影師,專業是廣告攝影,因為熱愛知床的自然美,特意跑到那裡的青年旅舍當暑期工,幫忙接待外國旅客之餘,亦趁機會深入體驗知床的自然美。去年在為預備到日本的屋久島旅行做資料搜集時,偶然進入了一個「日本世界遺產之森攝影大賽(1)」的網頁,在得獎作品名單中,看到Naoh的名字(2),才知道原來他在知床青年旅舍工作期間,還是離不開自己本來的專業。今次在香港與Naoh見面,談起知床,他也不諱言在青年旅舍的工作只是副業,拍攝自己喜愛的自然美景,才是主要的目的。

接過他的私人名片,才知道他原來還是一位高空攝影師,還有一個「Aerial Naoh」的綽號。不過與一般乘飛機工作的高空攝影師有點不同,他乘的是動力滑翔傘,在控制滑翔傘升降和保持穩定的同時,還要兼顧拍攝,兩者都是需要專注力的操作,一心二用,確是不簡單。名片上的背景照片,正是他在知床半島上空飛翔時拍攝的知床連山:從羅臼岳到硫磺山的一列連峰,浮在雲海之上,如海上仙山。

對於從高處俯瞰大地,自小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愛,兒時的夢境中,在空中飛翔,亦是經常出現的場景。至於後來愛上了登山,我真的有點懷疑,就是這種潛意識的驅使。只是自己對於任何難於控制的器械,都有一種不能克服的心理障礙,滑翔飛行,恐怕是我這一輩子都不能實現的行動,看到Naoh的高空照片,也就只能有羨慕的份兒了。

以高空攝影為專業的人,恐怕不多,我在香港有一位當高空攝影師的朋友,因此了解到那其實是一項頗為艱苦的工作。能夠有一位高空攝影師的朋友,已經感覺十分榮幸,想不到自己原來還有另一位滑翔攝影師的朋友呢。
一位專業的攝影師,面對著自己沒有興趣的拍攝對像,但也一樣能啟動自己的專業觸覺,找到好的拍攝角度。一位成功的攝影師,也不會故步自封,只在自己熟悉或喜愛的範疇內用功,而是會不斷探索不同的課題,尋找更多創作的靈感和可能性。

朋友Naoh是一位廣告攝影師,瀏覽他的portfolio,時裝和都市景觀攝影的作品,佔了頗重要的部份。不過原來他最喜愛的,還是風光攝影,尤其是自然的風光。最初認識他時,並不知道他是從事廣告攝影,但卻可以感覺得到他對自然風光攝影的熱誠。近年他還選上了比較冷門的高空攝影,拍攝的對象,還是以自然風光為主。

Naoh徠東京遠道而來,在香港停留一星期,我也盡起地主之誼,在星期天帶他看看香港的風景。本來打算帶他到郊外走走,可惜剛碰上連日陰雨的天氣,又刮起強風,所以只能帶他在市區內的「遊客熱點」逛逛,上午從中環的茶具博物館(前身為域多利兵房三軍司令官邸),一直走到上環的西港城(前身為西區市場西區市場),途經了中、上環一帶比較有歷史性的地區。歷史和舊建築,似乎不是Naoh那杯茶,較能吸引他的注意的,倒是傳統街市、電車、渡海小輪等與民生有關的題目。

中午在西港城的大舞台用膳,請Naoh嚐嚐傳統的廣式點心,蝦餃王、帶子蒸腸粉、鮮蝦腐皮卷、燒腩仔...,還有滬式的小籠包和拍黃瓜,再來一盅杏仁茶。愛吃海鮮的Naoh,看來很吃得很開心,還大讚蝦和帶子做得很好吃,令他想起在北海道時狂吃海鮮的日子。大舞台的點心,其實只是中規中矩,Naoh的讚賞,可能是出於禮貌,亦可能是他太愛海鮮的緣故吧。不過在結賬之前,他忽然問我:「可以試一試港式奶茶和菠蘿包嗎?」「哈哈,沒問題,不過不在這裡。」我笑著回答。中國人就是有這樣的古老思維,招呼外國朋友,硬是認為要到高級的館子,才是應有的好客之道,以昭顯禮儀之邦的風範,自己也算是個不拘小節之人,卻也不能避免,沒有顧及到朋友更有興趣的,可能是廉價的地道食品。

很多到外國遊行的人,尤其是年紀稍長的,很害怕嘗試當地傳統的飲食,每每在到了一個外國城市,香港人會找唐人街,美國人就要找麥當奴;年輕的一輩,則比較樂於嘗試,甚至刻意尋找地道特色的飲食。但是招呼遠道而來的朋友,好客之餘,亦總得尊重對方的意願,還記得幾年前一位來香港玩的愛爾蘭朋友,就被傳統的中菜嚇怕了,結果還是要帶她去吃麥當奴。Naoh是勇於嘗試當地傳統飲食的表表者,我曾開玩笑地問他是否有興趣吃蛇羹,他說沒有問題,原來他在韓國旅行時,連狗肉都吃過了,看來我也要甘拜下風了。

下午我們轉移陣地,到九龍的新填地、廟街和旺角一帶穿梭。因為時間尚早,廟街的流動街檔還未開始營業,Naoh對碳燒煲仔飯、藥材舖、五金舖、長生店(棺材舖)、麻雀館、觀音廟的借庫和攝太歲、掛滿馬路之上的大小招牌、金魚街的售賣方式等等富香港地道特色的事物,都有興趣。當然,到了三時三十分的下午茶時間,我不忘帶他進了有50多年歷史的港式茶餐廳 – 美都茶室,嚐嚐港式奶茶、鮮牛油菠蘿包和奶占多。食物十分普通,菠蘿包的賣相也不好,但卻是Naoh今天拍攝得最多的對象之一。

Naoh在晚上約了另外一些朋友見面,但時間還沒到,我們便在朗豪坊找個位置坐下閒聊。他攤開地圖,把今天走過的地方,一一地記下,原來他打算在未來的幾天,再重點重遊嘉咸街和卑利街的街市、廟街等地點進行拍攝,對於今天怱怱走過的許多地方,不是沒有興趣,只是先作一個前期的粗略調查,然後再作重點出擊。以為他只對自然風光有興趣,原來是漠視了他的專業態度,不過自然風光始終還是他的最愛,所以他也很詳細地向我打聽了在香港拍攝自然風景的最佳地點位置,一些離島的情況和交通,打算在離港之前,若天氣許可,便找機會去探遊一下。不過大山嶼山昂平的青年旅舍,卻是一定會去的,一來是希望拍攝鳳凰山和天壇大佛,也是為了一個心願:他曾在青年旅舍工作,所以希望每到一處海外地方,都要入住一下當地的青年旅舍。

閒談之中,Naoh透露了他對拍攝中國自然風光的願意,特意向我打聽了黃山、九寨溝、桂林陽朔等著名風光名勝的情況。這些都是開發已久的旅遊名勝,一個外國人獨自去探遊,問題也不大,不過他也提到了近年才開發、在外國知名度不算高的廣西德天大瀑布。原來他在出發來港之前,看了我上載到Flickr的網上相集,才忽然發起了一遊的念頭。不過在非旅遊季節期間,到德天大瀑布的交通比較轉接,對於一個不能說普通話的日本人來說,始終有一定困難,所以建議他在夏天時再去。

Naoh的心目中,有一個「中國風光拍攝名單」,剛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原來也榜上有名,因為是名單中唯一的人文風景,在芸芸候選地點之中,顯得比較特別。他似乎是察覺到我的疑惑,便主動地解釋,那是因為最近看過日本攝影家三好和義(3)最新拍攝的開平碉樓照片,覺得很美,所以也很想到實地看看。

Naoh來港之前,只知道他剛辭去了他在攝影室的工作,但不知道他的前任老闆,原來就是日本頗有名的風光攝影家三好和義先生,Naoh從北海道的知床回到東京後,便當上了他的其中一位攝影助手。香港的攝影愛好者,對三好和義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在台灣,卻是頗有知名度,我認識他的作品,是始於他的《日本の世界遺産》系列。看來三好先生的影響,在Naoh對攝影路向的探索上,確實留下了不少痕跡。雖然終身只服務一間公司的傳統,在日本已經不再是必然的事,但能進入一間著名的事務所工作,而且又是自己喜愛的事業,仍是很多日本年青人夢寐以求的,不會輕言放棄。Naoh毅然離開了心儀的攝影工作室,再次上路尋求自己的新方向,相信也下了很大的決心。

對於這位年青的日本朋友,忽然多了一點點的了解。年青,對於勤奮、有抱負的人來說,始終是一定的優勢,沒有太多的牽掛和顧慮,可以不斷放膽地去闖蕩,失敗了?走錯了方向?大可重新再來。至於如何訂定自己的路向,有人選擇在地上尋找前人留下的路跡,Trial-and-error,反覆嘗試,不斷摸索;亦有人會振翅起飛,如在空中飛翔的高空攝影師,不會被地面的高山阻礙了視野,亦不會被局限於前人開闢了的道路,從高處俯瞰,探視大地上不同的風景,一但目標在望,便可全速滑翔,飛向心目中的降落點。

早上忽然收到Naoh在香港的朋友Chu的電話,語氣聽來有點擔憂。Naoh來港後,一直寄住在Chu家中,但在今天早上,他只留下簡單字條,沒有說會去那裡,便帶上所有行李,怱怱地離開了。晚上回家收到Naoh的電郵,原來他已經在往廣西南寧的途中,準備去中越邊境的德天大瀑布,因為是很突發的決定,所以來不及在出發前通知我們。對於大學畢業後便隻身到美國、印度等地闖蕩的Naoh來說,我們的擔心,似乎是有點多餘了。

飛翔的Naoh,來去如風,果然是名不虛傳,祝福你早日覓得心目中最美好的風景。

------------------------
(1)「世界自然遺産の森フォトコンテスト」:一個在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期間以日本的知床、白神山地及屋久島三個世界自然遺産地區的森林、河川及海洋的自然生態為對象的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在2007年5月從東京銀座的Canon藝廊開始,巡迴到札幌、福岡、名古屋、仙台、大阪等地作全國展性出。
(2) 入賞作品:「Feeling Life」.知床 - 東京都.山本直洋
(3) 三好和義,日本著名風光攝影家,1958年出生於徳島,18歲的高中時代,已經在銀座的尼康沙龍舉辦專業影展,是當年在那裡開攝影個展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由小學館出版)的《RAKUEN樂園》系列,被視為南國熱帶海島風光攝影作品的經典,馬爾代夫、沖繩的離島、福建東山島、塞班軍艦島...在三好和義的鏡頭下,人間天堂的夢幻景色,一一活現眼前。三好和義近年亦專注於日本世界自然遺產的拍攝,並開始拍攝中國的世界遺產。

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一個人的戰場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08

I see my goal ahead, with nothing in the way
...
I’ve always been the kind of man,
who’s dedicated to his course.
And it’s a lonely road to run,
but I’ll stay faithful to my course.
There’s only one direction.

So when the race is won,
and there’s nothing left to do.
Alone again, but where are you?

這是一首歌有關長跑選手的情歌,Graham Gouldman的《Love's not for me》。那是多年前一套賣座的動畫片「動物奧運會」(Animalympics)的插曲。歌曲出現時,畫面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跑手山羊與他傾慕的豹女,正在同場比賽。歌曲借長跑來比喻愛情路上孤單上路的人,但確實也道出了長跑運動員的一些情況。


與其他競賽速度的運動有點不同,長跑運動,尤其是跑足42.195公里的馬拉松,很多時候是一個人的戰場,而且是一場漫長的戰爭。馬拉松跑道上,當然還有其他同場比賽的對手,也有人會利用速度相若的對手作為自己的Pacer(領速者),但運動員如何計算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和速度、保持自己最好的發揮,才是致勝的重點。如果別人是前後快、中間慢的跑手,而你是全程均速型的,你總不會一開始就跟著別人衝。在中途為跑手打氣的觀眾,或會見到運動員們一瞼冷漠,似乎對大家的支持毫不領情,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必須要極度專注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和速度,絕對不能分心打亂了節奏。現時馬拉松的世界紀錄是2小時4分26秒(2007年9月30日柏林馬拉松),亦即是說,運動員一般都要在超過2至3小時的時間內保持意志集中,在精神上也是一種頗大的壓力。

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長跑可以是並不孤單的活動。因為志在參與,沒有太大的比賽壓力,與其他跑友一起練習時,大家以相若的速度一起跑,可以一路上有講有笑,練習完結後又相約一起吃飯「吹水(1)」,與一般遠足活動比較,分別其實不太大。比較認真的跑友,會對自己有要求,不一定會特別與別人比試速度,但肯定會有自己的目標完成時間。以自己為對手的比賽,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人的戰場。

自己並非專業長跑運動員,參加馬拉松,只為鞭策自己保持定期的有氧運動,但慚愧得很,若以平時訓練的密度和認真程度來說,自己甚至連業餘愛好者也算不上。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工餘又有其他義務性質的工作要兼顧,要遷就與其他跑友一起練習的時段,頗為困難,故往往只能在下班後的深夜時份抽空練習,一個人在幾乎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和公園裡跑。正因為是一個人的練習,往往很容易會為自己找到不同的藉口而放棄。所以對於我來說,長跑的訓練,還包括了與自己惰性的思想鬥爭,更加名副其實地是一個人的戰場。

剛過去的星期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渣打香港馬拉松舉行的日子。自己的準備工夫,是歷年來最差勁的一年,連最後一個月的衝刺式練習,也因為歷史性(2)的持續寒冷天氣警報而縮減。比賽前的一個星期,連一次30公里的練習也無法完成,加上天氣預測比賽當日會寒冷兼有雨,所以對這次是否能在大會限定時間內(5小時30分)完成42公里,事前的信心並不大,只希望能盡力而為,在大會終止比賽之前,能跑多遠就多遠。

比賽當日,天氣出奇地好轉,氣溫回昇之餘,還風和日麗,對一般跑手來說,可能是稍為暖了一點,但對於怕冷不怕熱的我來說,絕對是十分適合比賽的日子。可惜自已操練不足,無疑是浪費了一個大好的賽事。全程馬拉松賽事在早上8時開始,起步之後,盡量控制自己不要跑得太快,以免過早耗盡了體力。到了10公里點時,時間是56分27秒,是稍快了一點,所以刻意地放慢。到了半程點(21公里)時,時間是2小時04分40秒,體力開始下降了。因為過去幾個月,最長的訓練距離,也只是21公里,所以早已預計得到,在超過這個距離之後,隨時會出現抽筋。果然在23公里左右,小腿便開始抽筋了,需要減速至差不多是步行的步伐,到徵狀稍為舒緩時,再重新開始慢跑一小段,如是者跑跑行行地交替地著前進。

捱到了30公里點時,時間是3小時19分47秒,一雙小腿已經痛得不能再跑了,看看剩下的時間,就算是步行,也應該趕得及到達終點,於是便繼續快步前進。在這段期間內,自己認識的跑友一個個地在身邊跑過,雖然從來沒有想過要跟任何人比拚,而大家看見我的惰況,都給了我鼓勵的說話,但看見平時跑得比較慢的跑友,都超越自己而去,總有一點點被捨棄的感覺。

大會醫療隊沿途提供的松節油,似乎完全沒有效力,30公里之後,連步行得稍為快一點,小腿也會痛,而接載放棄了比賽的跑手的穿梭巴士,卻不停地在身邊經過,是很大的誘惑。放棄還是堅持?老實說,沒有想過,如此的風和日麗,就當是在遠足吧。但假如當時是寒風冷雨的話,也老實說,選擇放棄的機會也很大。

賽道轉入了灣仔洛克道,終點在望了。今年的終點,從以往的會議展覽中心金紫荊廣場,遷到了維多利亞公園,臨衝線前的1公里,跑道要穿越灣仔和銅鑼灣區最繁盛的購物地段和假日行人專用區。這個新安排,受到廣大參賽者的讚賞,因為兩旁夾道的人群,令比賽氣氛更熱烈,喝采、歡呼、加油之聲此起彼落,對跑手有著很大的激勵作用,很多疲累得垂頭喪氣的跑手,或因為受到鼓舞,或因為不想丟臉,很自然地重新抖擻精神,作出最後的衝刺。雙腳痛得要命的我也不例外,竟然可以發力跑了起來,除了是被現場的熱烈氣氛所感染,我的理由還有一個:計時器顯示,比賽時間已差不多接近5小時了。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以少於5小時的時間衝過終點。

衡過終點的一刻,心情如釋重負。雖然小腿肌肉很痛,而自己也僅以18秒之差,未能以少於5小時完成賽事,並創了自己的馬拉松PW(最差的個人紀錄),不過總算能堅持到終點。若把馬拉松比作一場戰爭,實力方面,因為準備不足,我是完全地戰敗了,也是意料中事;唯一可以有幹旋餘地的,是能否堅持下去完成比賽,而這又往往繫於自己的一念之差。這場一個人的戰爭,在天時地利之中,僥倖地,不至於徹底的一敗塗地。

-------------------------
(1) 吹水,港式粵語,東拉西扯地閒談。
(2) 因為受全球性的拉尼娜現象影響,持續的寒流讓香港破紀錄地發出了長達24天的寒冷天氣警報。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08

將心比心

女士們,你有沒有經歷過以下的場面:

正當妳在廚房發揮妳引以為傲的廚藝時,丈夫/男友/老爸卻在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猛了。 趕快把豆腐翻過來。魚焦了,快鏟起來!蔥放太多了,油放多些才好吃。把豬排整平一下吧。哎吔,湯快要滾瀉了!」妳起初也許會忍,但最終的反應,極可能是「請你住口!我懂得怎樣炒菜。」


先生們,你也許亦經歷過以下的場面:

正當你在公路上駕車,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地留意路面交通情況時,太太/女友/老媽卻在旁邊一直喋喋不休:「慢些。小心!太快了。趕快入右線吧。前面的車太慢了,快超車吧!前面路口轉左是捷徑啊。記緊水箱要注滿呀。加把油吧,可以趕得及轉燈前通過。哎吔,前面有人過馬路了!」你起初也許會忍,但最終的反應,極可能也是「請你閉嘴!我懂得怎樣駕車。」

結果可能是:「我好心提醒你,幹嗎發我的脾氣!」然後是更多的嘮叨,又或者是令人窒息的冷戰,總之是原本可以開開心心的一頓飯、一次駕車兜風,就此完全給破壞了。

其實你們並不需要即時反擊,最有效的處理方法,可以是在下一次對方正在表演她/他拿手好戲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她/他發作時,你才心平氣和地跟她/他說:「先不要生氣呀,你當然懂。不過你還記得上一次我在炒菜/開車的時候,你也是一直在旁邊如此這般嗎?我只是想你知道我當時的感覺如何罷了。」

學會體諒他人,其實絕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想想他們的感受。

----------------------------------
*鄭重聲明:本文只適合能成熟處事、懂得鑑貌辨色的朋友觀看,若看完之後因照版煮碗所引起之一切家庭糾紛、掟煲分手、六國大封相等等嚴重後果,小弟概不負責。

<漫畫轉貼自網上>

Saturday, February 16, 2008

寒流中,瑟縮顫抖

星期三下班後,到維多利亞公園領取今個週日的香港馬拉松比賽的號碼布和計時晶片,穿過公園外圍熙來攘往的林道時,看到一個怪現象:每盞嵌在地上的照明射燈的燈罩上,都有一隻貓伏於其上,雙眼瞇合,縮作一團,一團瑟縮抖震的毛球。當時氣溫大概是攝氏8度,很明顯地,貓兒正在取暖。

本港不斷受到北面冷空氣吹襲,寒冷天氣警告已持續了三星期,最低氣溫一直維持在攝氏12度以下,是1968年後的最長一次寒流,創下了香港近40年來第二長的寒流紀錄。香港過去50年,共出現過12個長期持續寒冷的冬天,主要是受全球性的「拉尼娜年」(La Nina)現象影響。在拉尼娜年,全球的冬季氣溫,會低於平均溫度0.5度,且持續六個月以上。

拉尼娜現象的主要特徵,是寒冷天氣的持續,這是由於太平洋接近赤道一帶的水溫下降,令中國上空的東北季候風亦因此較往年增強,加上近月西伯利亞冷空氣不斷南下,印度洋的西南風同時亦吹向中國內陸,兩股氣流相遇,令華中及華南地區雨雪量大增,造成雪災。本港貼近華南,當然無法置身事外,亦不斷受北面來的冷空氣吹襲,以致過去三周的氣溫一直無法回升。

野生動物天生天養,自有一套抵禦寒流的方式。候鳥會飛到南方避寒;冬天的麻雀看來肥胖了,並非全是為過冬儲備的脂肪,而是把絨毛鬆起加強保溫效果。涼血動物如龜、蛇等,無法調節體溫,會躲起來進入冬眠狀態。不過一些本來不屬於這裡、只是被人類帶到此地作寵物的熱帶動物,又或者是被人類世代圂養、早已經失去野外求生能力的家畜,面對突發的嚴寒天氣,幸運的會有主人為其加溫保暖,否則就各安天命了。早前內地的雪暴,令交通癱瘓,不少運輸途中的牲口,因為被困公路上,被活活凍死。當時人要自救尚有困難,動物被犧牲,相信也是無可奈何,因為牲口被凍死,他們也損失慘重。

野生動物抵受不了惡劣天氣而死亡,可以說是物競天擇、自然淘汰的後果。殘酷,但卻是順應天地萬物的自然規律。可是在我們的城市中,有成千上百的被遺棄的動物,在蕭蕭寒風中自生自滅,卻是全因為我們人類做的孽。

公園裡的貓,都是遭人遺棄的流浪貓,靠一些愛貓人士每天帶食物來救濟。不過這些流浪貓兒,也許早已學懂人類的不可靠,白天藏身樹林中,晚上出動行翻弄垃圾箱覓食。牠們的警覺性極高,除非是經常來餵牠們的人,其他的人,牠們會遠遠的避開。如今牠們在熙來攘往的路邊瑟縮,連好奇的人們走近觀望牠們時,仍動也不動,顯然是冷得無法忍受,為取暖而不顧一切了。

公園的流浪貓學懂利用照明射燈取暖,令牠們得以在寒冬中捱下去,但我在別處看到的另一些被遺棄的動物,命運就悲慘得多了。早前到馬鞍山遠足,當日正是發出了寒冷天氣警告的初期,我看到路邊有約十多隻桂林相思鳥,呆滯地在草叢中瑟縮,我走到牠們面前觀察時,才忽然驚醒,有氣無力地撲打翅膀,掙扎著飛了一兩公尺,又掉在草叢中。我也不忍再耗費牠們所餘不多的生命力,靜靜地退開了。桂林相思鳥不是本地的原生品種,多由內地入口出售作觀賞鳥飼養。桂林相思鳥較難在香港的野外存活,但卻是本地最流行的放生鳥之一,經常在一些宗教活動中被不恰當地放生,死亡率高達75%,不過有人仍繼續樂此不疲。這些桂林相思鳥,幾乎可以肯定又是附近某個放生活動的受害者,在這個寒冬中被「放生」,其命運注定是九死一生。

離開公園時,我一直在想,當午夜過後,公園關門滅燈之後,那些貓兒又是如何捱過另一個漫漫寒夜呢?

Thursday, February 14, 2008

長江七號 - 不一樣的周星馳


年三十晚,朋友相約看場午夜電影,然後去逛年宵花市。戲票是朋友買的,是周星馳的「長江七號」。

周星馳的電影,一向不在我的「必看電影」名單之中,但很奇怪地,從「逃學威龍」開始,他的電影,我又幾乎每部都看過,主要原因是爸爸早年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收到客戶送贈的電影贈劵,也帶契了我有免費港產電影看。那時看周星馳的電影,純粹為飽笑一餐,笑完便算,沒想過有其他的意義。不過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的確是自成一家,內地不少大學生,更把他的電影對白奉為經典,但老實說,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感覺。不過自從他的「審死官」開始,不知道是他風格的慢慢轉變,還是我開始用心留意他的作品,開始發覺在他的無聊搞笑之中,其實是言之有物,希望向觀眾表達一些正面的訊息。近年的周星馳,似乎更加收歛,他的搞笑,幾乎刻意脫離「俗(1)」的層次。

三年磨劍,周星馳終於有新的電影作品面世,「長江七號」,一部以科幻、親情為主線的溫情劇情片,完全的「非周星馳」。劇情描述窮困潦倒的民工(周星馳飾),與兒子小狄相依為命,一家生計全靠老爸做地盆散工和撿破爛維持。周星馳望子成龍,咬緊牙關賣命掙錢,讓小狄入讀名校,但小狄因家境清貧,經常被學校師生欺負。小狄很羨慕同學的新科技玩具狗,口袋空空的老爸,只能從垃圾堆裏撿回塑膠球帶回家給兒子。沒想到塑膠球竟是外星飛碟遺留下的一隻可愛外星狗,還身懷超能力。因為外星生物的降臨,父子兩人的悲苦命運,亦產生了變化。小狄為外星狗改名「長江七號」,並期望牠能替他教訓那些欺人太甚的同學,以及解決學校裡的難題,但是結果事與願違。

童星徐嬌以反串飾演的小狄,是電影的主角,表演出色,片中的笑位,幾乎全是由她和外星狗演繹。周星馳雖然仍是自編自導自演,但老爸的角色,一臉正經,完全沒有搞笑(除了臨完場一小節),令一眾周星馳迷大失所望。

當一位電影藝術工作者的獨特風格,變成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標籤、甚至一種次文化現象後,是否應該繼續一成不變地保持呢?對於懶惰的人來說,對於注重票房收入的老闆來說,這是收成的時候,趁觀眾還沒有看膩之前,當然要繼續堅持不變。而對於懶惰的觀眾來說,也是一樣,已經習慣了看周星馳的電影就是去看搞笑,不用事先動腦筋,入場後也不想太花精神去攢摸。認真的電影工作者,會不斷嘗試不同的角色和演繹風格,認真的電影觀賞者,其實也應如此,接受不同風格的作品之餘,亦接受同一位電影工作者不同的嘗試。漫畫式的誇張、以醜女和狗屎搞笑的情節,在「長江七號」中其實也不缺,也許周星馳不想轉變得太急,在觀眾面前變成一個完全陌生的周星馳。

不過同時也有評論批評,電影是在美化貧窮,強調貧窮等同誠實,貧窮也可以活得很開心,是一種為中產階級開脫的心理,把貧窮合理化以減輕自己的罪咎感。記憶中周星馳一向沒有把低下層小人物的境況描繪得很悲慘,反而精於演繹受人欺壓的小人物,如何苦中作樂,如何大發神威,在現實中受欺壓的,在電影世界中得到補償,這也是他的電影廣受普羅大眾歡迎的原因。貧窮令人生活得透不過氣來,令人不得不放下尊嚴,這是普遍的社會現實,但也並不是絕對的,雖然收入微薄、但因為自己仍有能力工作而拒領綜合援助金的例子,傳媒也時有報導。周星馳出身貧窮,如何苦中作樂,貧窮也要活得有尊嚴,也許一直就是他的願望。故事中的老爸賣命掙錢送兒子入讀名校,希望他將來有出色,明顯地不是安於貧窮,而是鼓勵上進,鼓勵用正當的方法脫貧。勵志的喜劇,卻被看成了勸窮人要安份守已的精神鴉片,我看這位評論人,也太上綱上線,為批評而批評了。

有人覺得,「長江七號」是抄襲了史匹堡的經典「E.T.」和日本漫畫「多啦A夢」的意念,不過從「逃學威龍」到「功夫」,周星馳從來都是擅長於旁徵博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挪揄嘲諷,或發揚光大,也是他的風格。若說他的演出會令人想起什麼經典,我倒想起黑白粵語片年代的吳楚帆,不停地苦口婆心地教導子女:「我們雖然窮,但也不去偷不去搶…」,正直的慈父角色,經周星馳一臉正經的演繹,竟也起了喜劇的效果。

也許周星馳拍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麼高尚的意圖,我也無意深入探討他作為編與導的刻意計算,是否成功。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長江七號」笑中有淚,有點偏離大家所熟悉的「周星馳電影」,但仍是一部讓我頗為滿意的誠意之作。

-------------------------------------------------------
(1)俗,粵語中有市井、次文化的意思。


<電影劇照轉貼自網上>

Friday, February 08, 2008

新正頭,入馬場

鼠年伊始,大年初二,按照慣例,又是到跑馬地馬場(1)的日子了...且慢,農曆新年的跑馬賽事,不是在年初三舉行的嗎?大家誤會了,我對賽馬投注完全不懂,也無興趣,我說的是農曆新年的長跑練習。

香港渣打馬拉松,習慣在農曆新年後一至兩星期舉行,自己過去幾年都有參加全馬拉松,而且都會利用農曆新年的假期,到跑馬地馬場作長課練習,通常是30公里。因為比賽前的一個星期,通常是休息的時期,好讓肌肉的疲勞完全恢復,農曆新年的長課,是賽前最後的一次。

平時的練習,多是從家中跑到兩公里外的運動場,再在運動場內的跑道繞圈跑。運動場跑道一圈是400公尺,如果是長課練習,30公里即是繞場跑75次,就算不轉到嘔,也會悶到嘔吧。所以操長課,除了跑街之外,另一個選擇便是到跑馬地的馬場。馬場的中央是草地,劃分成幾個球場,有更衣室、浴室和儲物櫃,還有一條1公里長的泰坦緩跑徑。在沒有跑馬賽事的日子,這些設施都是開放給公眾使用的。不過跑友們鍾情的,是供馬匹用的草地賽道與中央球場之間的行車道,因為沿行車道跑一圈,是1.4公里,而行車道的路面感覺,又比較接近以跑公路為主的馬拉松。

連續幾星期的寒冷天氣,令練習停止了一段時期,自己狀態差得很。大年初二的天氣,仍舊密雲,寒風刺骨,但不練習不行了,只有多穿一件薄風衣來跑。寒風之下,跑了15公里,開始頭痛,結果最後是只跑完了20公里,真擔心今年如何完成馬拉松賽事。

<網上圖片轉貼>
 
-----------------------------------------
(1)香港人簡稱「賽馬場」為「馬場」。

Wednesday, February 06, 2008

恭賀新禧

大年三十晚,祝大家鼠年萬事如意,一團和氣,精神 爽利,健步如飛。

Tuesday, February 05, 2008

浮生半日閒 之 在燙熱與冰冷之間

香港發出了有紀錄以內最長的寒冷天氣警報,亞熱帶的香港,在過去十多天,氣溫一直徘徊於攝氏十度之間,郊區氣溫更低,還下起雨來。剛過去的週末、立春之前的兩天,在綿綿的冬雨中,市區氣溫在中午亦只有8度,大嶼山的昂坪,晚上更一度跌至1度。


香港馬拉松賽事的日子將至,因為天氣又冷又濕,練習已停止了個多星期,本來希望在週末下午恢復練習,橫風冷雨之下,結果計劃又告吹。不想窩在家裡瑟縮,便到了附近的商場,找點吃的暖暖肚子。商場內有一家九州風味的日式「駅前料理」,已經開張了一段日子,但因為價錢偏貴,一直沒有光顧。另一個原因,是店子的前身,是一家多年前以供應日式拉麵著名的麵館,但後期越做越差,壞了名聲,近年才轉變經營方式,變成日式居食屋,因此對這塊招牌,或多或少都有些戒心。

這天忽然很想吃點日本菜,本來商場內還有一家較便宜的迴轉壽司店,可供選擇,不過他們有條不近人情的店規,就是嚴禁客人在店內拍照,於是便決定給這家「駅前料理」一個機會。天氣寒冷,要暖暖肚子,吃一碗熱騰騰的拉麵,即時見效,故先要了一客「豬軟骨拉麵」。九州風味的拉麵,以厚重豬骨湯底(湯頭)聞名,也是我最喜愛的。


日本拉麵開始在香港流行,都是因為當年的一套十分受歡迎的日本電視連續劇,男女主角約會談情,場景永遠是街頭的拉麵屋台(流動小攤子),於是香港的拉麵店,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我開始認識日本拉麵,則是多年前第一次到日本旅行,因為誤信朋友的建議,沒有預先訂好住宿,結果在晚上抵達東京時,要流落街頭。上野車站外,有一些流動拉麵攤子,雖然價錢昂貴,但當時還未吃晚飯,天氣又涼,也光顧了一碗。麵的份量不多,配料又少,東京道地的醬油味湯底,我不太欣賞,但還是連湯也清掉了,最慘的還是同行的三弟,因為拿相機拍照,暫時把未吃完的麵放下,卻被老闆收起了。日本拉麵,湯底是靈魂,是成就其風味的精隨,所以拉麵師傅都會在湯底上用心;吃拉麵時,正宗的方法,也應先嚐一口湯,才開始吃麵。如果吃麵時剩下了湯,是表示對師傅天大的不客氣。當時其實只是一場誤會,卻令我三弟頗為不滿,不過老闆的臉色也好不了多少。

熱汽騰騰的「豬軟骨拉麵」端上來了,拉麵頗「彈牙」(有咬勁),豬軟骨煮得很透,味道也不錯,配料中大量的青蔥,也是我喜愛的。九州拉麵的湯底,顏色白濁,因為是用豬骨、雞肋骨、加上蒜、薑及麻油(有的會加數種蔬菜),熬煮一天一夜完成的。不過香港的拉麵店,很多都是用一瓶瓶現成的濃縮湯加水煮熱,欠缺誠意之餘,味精亦頗重。這裡的湯底味道不錯,濃而不膩,店舖標榜的是用九州的傳統配方每日新鮮熬的湯底,而且還加了鯊魚骨,不過還是喝出了味精的味道,喝剩半碗,還是放下了。

「拉麵」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拉的麵,本源自中國,明末大儒朱舜水東渡日本時,將它傳入日本。日本拉麵的口味其實很多,湯底、配料和麵條都各具特色,大致可區分為五大類:東京拉麵湯底是醬油味,再摻些許昆布與柴魚的味道;札幌拉麵以鹽、味噌、醬油調合湯底,再加入奶油、雞湯;關西拉麵採用昆布味湯底;九州拉麵一般用豬骨、雞肋等長時間熬煮的湯底,熊本地方會加鰹魚;鹿兒島雖然屬九州,但拉麵用特產黑豬骨、雞肋、鰹魚加洋蔥紅蘿蔔熬煮成湯底,自成一格;最後是喜多方,拉麵也是豬骨湯底,但麵條咬勁十足,配以自家手製叉燒,是其特點。自己不是專家,去年在九州旅行時,也嘗過地道的九州拉麵,不過就沒有搞清到底是博多的、熊本的、還是鹿兒島的風味。

光顧日本館子,不來點刺身,似乎又像久了些什麼,於是又要了一份「刺身三種盛」,蝦、三文魚及鮪魚刺身,攤放在冰塊上。雖不至於瘋狂地愛吃刺身,我還是頗喜歡的。不過不知道是否天氣寒冷,當我把冰冷的刺身放入口時,竟吃不出應有的鮮美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