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文字有「我手寫我口」、即讀音可直接轉文字的好處。文字是傳遞知識的工具,拼音文字有組織效率、簡單易學、跟母語發音結合,更利於學習和用於傳遞知識,而事實上很多古老像形文字體系,因為複雜難學而被漸漸淘汰。當遠古文明中很多非拼音的文字體系在歷史長河中慢慢湮沒時,漢字卻一枝獨秀,繼續被廣泛地使用和流傳,文字學家的研究,指出了下列的原因。
漢字雖然起源於「象形」,卻勝象形文字一籌,因為漢字在像形和指事的基礎上,又創造出的大量合體字,形成獨特的像形表意功能。漢字中亦有大量「形聲字」,含有「意音文字」的特點:既表音亦表意,承載了語音和意義的雙重信息。在初次接觸一個完全陌生的形聲字時,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及準確讀音,也能推敲其近似讀音和所屬的意義範疇,這是純表音文字不具備的特點。漢字的方塊性質,亦使它能夠在較小面積內,負載較多信息。寥寥數字,卻包含豐富內涵,正是漢字的特色。
另一方面,如饒宗頤教授指出,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施行以文字控制語言的政策─「書同文」,致使語、文分離,文字不隨語言而變化。漢語方言眾多,各種方言的發音差異可以很大,程度可至互相不能溝通的地步,若採用拼音法書寫漢字,漢字勢必分化為拼法各不相同的文字,不利統一。而事實上,由於表意文字的表意功能並不依賴字的發音,它能用來代表多種方言,甚至語言,即使在口語上不通,也可用文字溝通。漢字可以起著一種超方言、甚至超語言的作用,因此更利用廣泛使用和流傳。而漢字結合書、畫藝術與文學上的形文、聲文的美,造成漢字集文字、文學、書法藝術的連鎖關係,並非單一以文字的角色流傳。
說起合體字,漢字中的「會意」字類,就是把兩個或以上的字組合成一個新字,表示一個新的意思,其中「信」字,就經常被採用作說明的經典例子。「人」、「言」為「信」,會聚這二字的意思,就表現出「信」的字義:「人所說的話就是誠實可靠」。古人尊重信用,說了的話就是一諾千金,可惜現今世人言而無信者,比比皆是,訂了合同簽了字,也可以反悔,相信口頭承諾的是傻瓜。

曾經以食品安全第一而自豪的日本,今年不斷發生不良食品風波。長年標榜用料講究、品質優秀的200年伊勢老字號「御福餅」,被揭發原來從豆沙餡摻糖到出廠日期,全部造假,欺騙消費者長達27年;同為伊勢兩大土產之一的「赤福」日式點心店,亦把賣剩的點心冷藏,重新包裝和更改生產日期再出售,亦持續了30年。以生產秋田草雞而著名的「比肉雞」,多年來以普通雞肉冒充;百年西式榚餅店「不二家」,亦用過期牛奶生產榚點;而港人喜愛的北海道名產「白色戀人」巧克力夾心餅,原來也一直在出售過期食品。大阪高級食品店「船場吉兆」造假最厲害,由兵庫縣名產「但馬牛肉」到「高砂鰻魚」等41種高級食品,都是假貨。日本國民對這些老字號食品廠家的職業道德淪喪,感到痛心疾首,長年對國內生產食品的信賴與自豪,亦毀於一旦。
除了食品安全外,日本政治人物謊報政治獻金及厚生勞動省管理年金不當等醜聞,亦是讓「偽」字脫穎而出的原因。這個「偽」字,包含了多少日本民眾的痛心失望和社會悲哀。
「偽」字本是形聲字,「人」是「形符」,表示關乎於人的行為或品性,而「為」只是「聲符」。但再次細看這個「偽」字,不禁想到,右邊那「為」字,其實是否也有了「行為」和「做」的意思?因為弄虛作假,似乎都成為現代人的「正常」行為了。
「人」、「言」不再是「信」,「人」、「為」卻成了真正的「偽」,是文字的吊詭,還是造字的古人的先見之明?
--------------------------------------------------------------------
*「日本漢字能力検定協会」以「2007年今年の漢字は偽」為題的網頁文章:
http://www.kanken.or.jp/kanji/kanji2007/kanji.html
食品に偽:食肉、野菜、菓子、ファーストフードまで、産地や素材、賞味期限に多くの「偽」。
政治も偽:年金記録、政治活動費、米艦への給油量にも「偽」が発覚し、国会答弁も「偽」。
老舗にも偽:伝統ある土産品にも、名門の老舗料亭にも「偽」。
<圖片轉貼自上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