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資源和場地的限制,大部份公開賽事都會設有參加者數目的上限。部份賽事以跑手的往績決定是否有資格報名,但一般都是先報先得,額滿即止,於是在開始接受報名後的一剎那,網上報名系統一定會大堵塞,甚至會癱瘓。很多認真訓練的跑手,因為種種未能成功搶閘報名,在看到比賽場上有不少以「嘉年華會」心態參賽的跑手後,更加是氣憤難平。
針對上述的問題,今年的Nike十公里挑戰賽,採取了分級分時段的比賽形式,把跑手分成「精英」和「公開」兩個級別,以15分鐘之差的先後起步時段,分隔開兩部份的跑手;而打算參加「精英」級的跑手,亦需要有一小時內完成賽事的往績,方可報名。
措施看來不錯,亦可以增加了賽事的名額,但在執行時,仍有不少漏洞,主的問題有兩點:第一,礙於資源問題,一小時內完成賽事的往績,只憑跑手自己申報,沒有一一查證;第二,「精英」級的名額依然有限,而一小時內完成的門檻,亦定得比較低,以致一些能以30多分鐘完成的跑手,因為報名不夠迅速,亦只能退而求其次,轉報「公開」級別的名額。「公開」級的比賽,既不設任何名次和獎項,亦不會留下認可的公開成績紀錄,這對於有心爭取成績的跑手來說,無疑是「白跑一場」。不過「精英」級的參加者,原來也好不了多少,據說因為系統問題,大會今次無法提供Chip-Time* (即由晶片記錄的跑手的實際時間)。
起步前遇見失明跑手Lau Chung Wai和他的導跑拍檔卡得勝,這一對拍檔,在上一屆渣打馬拉松已經碰過面,起步後我一直跟著他們跑,當然,以我的情況,跑了不夠5公里便被他們遠遠拋離了。原籍丹麥的卡得勝(Dissing Kjeld),綽號「丹麥佬」,早幾年前曾是香港頗負盛名的長跑手(02年時全馬成績保持在2個半小時左右),據聞比Mark Williams還要出色,他願意放下爭取個人成績,改為當失明跑手的導跑員,讓殘障運動員也有比賽的機會,實在令人敬佩。而Lau Chung Wai雙目失明,仍然排除萬難,堅持參與長跑運動,教我這個健全但卻懶於練習的參與者感到慚愧。
今次重遇Lau Chung Wai和卡得勝這對拍檔,特別有一份親切感,也許就像每一次比賽都會見到的葉伯一樣,知道他們會在附近一起跑,給了我一個鞭策,教我要全力以赴,不能輕言放棄。
----------------------------------------------------
*根據今次大會記錄的Gun-Time,我是以53分37秒衝線,但因為系統出現問題,大會無法提供Chip-Time,只能參考自己按錶計時的52分42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