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0, 2007

同行百里 – 樂施毅行者

今天是「樂施毅行者」舉行的第二天,昨天早上第一批出發的超級毅行者們,晚上已經到終點了,下午出發的隊伍,仍在繼續努力,而我亦剛完成第一階段的支援工作。

三十一年前(1976年)的8月,政府制定了《郊野公園條例》,標誌著香港郊野公園的誕生。三年之後,又劃定了全港最長的遠足徑「麥里浩徑」,至今亦已有二十八年了。「麥里浩徑」劃定後兩年,在這條穿越了香港八大郊野公園、100公里長的遠足徑上,舉行了第一屆的「毅行者」活動。「毅行者」原是駐港英軍兵團軍考驗士兵耐力的一項籌款活動,士兵要在24小時走畢全程100公里的麥里浩徑,同時籌款資助尼泊爾的窮困村落興建設施。活動其後開放給公眾參與,並由樂施會接手籌辦,完成時限增至48小時。活動發展到今天,今年十一月的「樂施毅行者」,已是第二十六屆,亦成為了香港最大型的遠足籌款活動,籌得的款項,用於世界各地的扶貧和救災工作。

喜愛郊野活動的朋友,對於郊野公園和麥里浩徑,肯定是熟悉不過,只愛尋幽探秘的行友,亦一定有機會踏足過麥里浩徑的其中某段。就算以我們經常參與遠足活動的山友來說,要一次過走100公里的山路,沿途上高落低,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充沛的體力,亦需要毅力。因為毅行者是四個人一隊的活動,講求團隊精神,需要四個人一條心,漫長的路途中,不免會出現疲累勞損、甚至受傷的情況,如果沒有隊友間的互相協調、互相扶持、互相鼓勵,根本很難完成。

自從13年前(1994年)首次參加毅行者活動之後,便與毅行者結下不解之緣,亦由初期的參加者,變為近年的支援人員的角色。參加過11次的毅行者,感受良多,有開心興奮的時刻,亦有痛苦的經歷。月前有幸與一群首次參加毅行者的朋友分享經驗,曾經伙拍過不同的隊員,完成時間亦有快有慢,自已覺得,參加毅行者,最重要的是先清楚自己的目的,然後找適合的隊友,共同努力,盡力完成。自己的目的,其實多年來都沒有太大的改變,爭取時間佳績並非首要,除了是為扶貧救災的工作出一點力,籌得捐款外,最重要的都是發揮及培養團隊的精神,一起完成一個艱困的旅程。
 
「一生人最少要跑一次馬拉松,一生人起碼要走一次毅行者。」喜歡運動的朋友中,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皆因兩者都需要體能和毅力,能夠完成,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大家似乎很強調毅行者的堅忍和毅力,我亦很配服一些毅行者的毅力、超越自己極限的精神;也聽過令人感動的故事,受了傷、疲憊不堪,仍然堅持一步一步捱到終點。但我一直向首次參加毅行者的朋友強調,不要過份勉強自己超越能力以外的事,避免永久性的傷害,因為超越自己,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漸進。我自己也曾在感冒未癒的情況下,堅持不退出,結果捱過了50多公里,差點虛退,要到醫院吊葡萄糖水。

完成毅行者,比馬拉松困難,皆因馬拉松是一個人的戰場,而毅行者需要四個人的同心協力。能夠互相配合的隊友,不單是體能、步速上的合拍,大家可以互相包容、互相扶持的性格,更為重要。曾經見過相交多年朋友,在一起參與毅行者的過程中反目、吵大架收場;也見過被隊友孤立、鬱鬱不樂地上路的毅行者;但我也見過不少因共患難成為莫逆之交、情侶和夫妻的隊員。毅行者漫長的一百公里中,就像人生的縮影,疲憊不堪,甚至是受了傷的情況下,自然有情緒起落,亦是考驗參加者真性情、顯示EQ高低的時候。

有朋友問我,參加過11次的毅行者,最難忘的是那一年。曾經膝蓋極痛、雙腳抽筋,亦曾經幾乎虛脫,但要數最難忘的一次,一定是04年的「緣色毅行」。有感於歷年的毅行活動中,有部份參加者未能愛惜大自然,在途中留下大量垃圾,雖然事後會有義工清理,但在偏遠的郊區收集和運走垃圾,其實是非常艱巨的工作。一班熱愛大自然的朋友,決定以特別的方式參加毅行者:四位隊員揹起竹簍,沿途撿走垃圾,希望以我們的行動,提醒郊遊的朋友,在享受大自然之餘,應把帶來的垃圾帶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雖然我們四人也算是遠足活動的老手,也有多次毅行經驗,但要背負竹簍走完100公里,並沿途撿走垃圾,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需要不斷重覆撿拾的動作,加上長時間揹著堅硬的竹簍,有隊友的腰部作痛,有隊友的雙腿不適,但仍堅持下去。途中工作人員和其他毅行者不斷為我們打氣、支持和鼓勵的說話,亦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在一大班義工的支援下,加上樂施會在宣傳上的協助,我們不單完成了100公里,清理了不少垃圾,還成功地帶出了愛護郊野的訊息。

完成「毅行者」的確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為扶貧救災工作出力之餘,又可挑戰自己的意志及潛能,這也是它吸引之處,尤其是四人攜手衝過終點那一刻,那份喜悅和滿足感,確實難以形容。在漫長的路程中,一定有情緒起落、疲倦、甚至受傷,「毅行者」絕對是「苦中取樂」,但這亦是事後令人回味、津津樂道的回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