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秋登九龍峰



九龍半島為何有「九龍」之名?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有九座山峰,連成一氣,橫亙於海邊。

從港島東區隔海北望,由東至西,可以看以壯觀的九座山峰,依次序為飛鵝山、象山、東山、大老山、慈雲山、雞胸山、獅子山、畢架山及尖山(鷹巢山)。九龍連峰,一脈相連,像一幅屏障,把九龍市區與沙田、西貢等新界地區隔開。九龍連峰中的成員,坊間也有著有不同的講法,旅行遠足前輩朱維德先生,就認為九龍諸峰應為飛鵝山、東山、大老山、慈雲山、雞胸山、獅子山、煙墩山(即畢架山)、尖山及琵琶山(Piper's Hill)。但飛鵝山是群龍之首,似乎沒有爭議。
挺拔嵯峨的飛鵝山,高603米,是九龍市區中最高的山,英文名字為 Kowloon Peak,意即「九龍峰」,似乎為九龍連峰之說法提供了一些證據。從港島隔海望飛鵝山,已感到它的圓錐形如金鐘的山勢秀麗挺拔;到了九龍,在鑽石山到順利邨一帶仰望,屹立的飛鵝山壁立插天,更顯出它的崢嶸嵯峨。

地下鐵路將軍澳線未通車之前,到西貢地區郊遊,多取道彩虹站和清水灣道。每次巴士或小巴駛上清水灣道之時,都不禁抬頭仰望飛鵝山西南坡矗立的崖壁。春夏之際,山上迷霧捲舒、時聚時散;冬日太陽偏南,日落時份,壁映金光,幻變多采。高樓大廈之間展現美麗的自然山景,蔚為壯觀,是一般大都會中難得的景象。香港與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依山傍水,並稱世界上最兼有山海之美的城市,共同之美,在其山,渾然天成,兩者都是奇峰突兀、群山環抱的大都會,有著形態多變、渾然天成的山脊線(Ridge-line)。只可惜,如此美麗的山脊線,已逐漸被維港兩岸如雨後春筍的「屏風高樓」所蠶食。

飛鵝山西南,懸壁矗立,正是絕佳的天然攀石訓練場地。西南坡上最壯觀、面積最大的,是接近山頂、名為「自殺崖」的一幅直垂岩壁,是飛鵝山至險之地。自殺崖上有一條攀岩路線,稱為「日落隙」,而自殺崖右邊的山脊面向西南,是觀日落的絕佳地點,所以被冠以「日落脊」之美名。我等並非受過專業攀石訓練之輩,當然不敢貿然犯險,去攀險脊闖自殺崖,但其實飛鵝山西南,亦有一條崎嶇陡峭的山徑,在崖壁之間穿插,沿著日落陡脊右側,一直攀上飛鵝山頂。山徑雖然可以避開崖壁,但也十分陡峭,路跡時隱時現,登山者要有一定的經驗和體力。

多年前曾走此線,在獅子山腳出發,走過了獅子、慈雲、象山諸峰之後,在日落脊下山,因為行色怱怱,未有細賞絕壁風光。今年中秋翌日公眾假期,熱愛登山遠足的朋友Y君發起「九龍追月」活動,在追月之日踏遍九龍諸峰,上午剛巧有空,便匯合這一班山友,重臨日落脊。

由順利邨出發,走上清水灣道,面前就是挺拔的日落脊。山徑入口在茶寮坳、飛鵝山道一號豪宅大門口外,起步不久便開始急斜向上。一班朋友都不是新手,所以很輕鬆便到了山徑分叉處。在此處的岩石面上,近年有人用白油寫上了「指示」:左面為「高危」,右面為「崎嶇」,這個提示其實有點誤導成份。左面的是傳統的登山路徑,即山友們戲稱的「日落大道」,雖然貼近崖壁,但只要不離開山徑去冒險攀爬崖壁,其實算不上「高危」。右邊「崎嶇」一途,會引領至一巨石壘疊的岩壁之下,不熟悉路線的人,會以為前無去路,冒險沿岩隙攀登翻上岩頂,反而更「高危」。

我們今次沿右邊的所謂「崎嶇」之路登山,因為我們知道岩壁右邊的草坡,雖然陡斜,其實有路跡可依,可繞上岩壁頂。岩壁頂上也是草坡,坡頂上向左走,很快便接回左邊引來的「日落大道」,而面前就是聞名的「自殺崖」崖底的「鸚鵡喙石」。這塊勾型的奇石,是自殺崖的地標之一,不少人喜歡走近拍照,不過奇石矗立在崖邊,下臨百丈陡坡,應小心為妙。

山徑在「自殺崖」右側草坡上繼續攀升,轉眼便到了「觀景台」。「觀景台」是懸崖中層一個凸出的巨大岩台,可容幾十人同時坐立。正當大家在拍大合照時,霧氣從西面湧來,還灑了一陣大雨,幸好雨很快便停了。我們繼續向「自殺崖」頂進發,雲霧不斷在身邊飄過,很有騰雲駕霧的感覺。「自殺崖」頂也是一個大石平台,從這裡可俯瞰九龍市區以至香港島的景色,雲霧漸散,藍天重現,腳底下的美景,也逐漸顯露了。「自殺崖」的命名,是指崖高壁陡,失足墮崖必然粉身碎骨,但真正在這裡跳崖自殺的,記載中好像沒有。其實在崖頂看到如斯美景,大概也捨不得輕生了。


「自殺崖」頂上,山徑變得平緩,不遠處已是飛鵝山頂上的電視發射站。站在603米高的山頂向北望,九龍連峰的其餘八峰一脈相連,旋繞逶迤,如走龍蛇;一邊是高樓大廈櫛次鱗比的繁華都市,一邊是風光秀美的西貢鄉郊和內海,形成強烈的對比。同行的朋友繼續「九龍追月」的行程,向大老山方向進發,因為下午有事要辦,只好跟他們道別,沿西面的山徑下山往西貢百花林,再接飛鵝山道回市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