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產發展商,近年喜歡為新落成的物業改些標奇立異的名字,已經到了「名不驚人誓不甘休」的地步。去年推出發售的一個屋苑,改了個法文名字「Le Point」,但仍覺得不夠「潮」, 中文名字更史無前例地用上了「和製漢字」:屋苑名為「都會駅」,新建的第二期,繼續沿用「和製漢字」,名為「城中駅」。
香港人在行文時直接套入「和製漢語」,本來不是新鮮事,「和製漢語」是日本自己用引入的漢字所創造的詞彙,用的仍然是原來的漢字,我們唸起來時,仍可用原字的中文發音,雖然日本人聽不懂,但起碼自己香港人可以溝通。發展商用的「駅」字,是「和製」的「略字」,中文中並無此字,在物業推出發售時,無人肯定應該如何發音,有人唸「澤」,有人唸「尺」,有人唸「亦」,引來混亂和爭議,令人無所適從。最後發展商一錘定音,宣佈了「站」的讀音。他們把日文的「和製漢字」生搬硬套,成功地引起爭議,達到了宣傳效果,但這亦顯示出他們的無知,缺乏文化水平。
「駅」字在日本很常見,只要你乘坐火車,就一定會知道,是「車站」的意思,日文音讀為eki。雖然日本人現在都只會用略字,但在一些古老的牌匾和碑石上,仍可見到正體的漢字,一些希望表現古老、懷舊風格的設計,亦會刻意採用正體的漢字。我在遊覽九州著名的霧島神宮時,那裡的火車站設計成一座神道教神宮的模樣,站名採用了正體的漢字-「霧島神宮驛」,可見「駅」字是日文漢字中的「驛」字的略字。以漢字表義字形的角度看「驛」字,字首「馬」是坐騎,「睪」解作引及,「驛」解作騎馬引及的地方,引申為長途旅行的中站。發展商為了標奇立異,放棄造字有據的正體字,而用中文中沒有的日本漢字,還大模斯樣地搬個錯誤的讀音出來「以正視聽」,實際上是誤導公眾,教壞細路。Le Point正確的法語讀音應為[lə pwɛ̃],發展商在樓盤電視廣告中不用正確的法語讀音,而唸成帶有明顯香港口音的英語讀音,已經失禮死人,還要繼續死充「上流」,在中文名字上再出一次醜,試問香港人的顏面何存?
既然名已經定了,似乎也只得無奈接受,把「都會駅」讀成「都會站」,就像以「木鞋港督」來稱呼彭定康(Patten)一樣不知所謂,讀成「都會驛」,也好不了多少。在香港登記或註冊中文名字,印象中只可用認可了的中文字,不可自創文字。可能發展商是把屋苑名稱當做外文來登記,那麼按照香港人中英夾雜的習慣,我建議來一個中日夾雜,就唸作「都會eki」、「城中eki」吧,聽來既正確,又時尚。
「驛」是車站,是人在旅途中暫時停留之所,即非長久安身之地。都會駅、城中駅都是住宅,不能安居樂業,似乎是一大諷刺,真正是「改壞名」。不過,也許發展商根本就是希望業主買來短期炒賣、不斷轉手。
--------------------
*也許是受到了各方非議,又或者是覺得已經成功地引起了話題,達到了效果,發展商已經宣佈該發展項目易名為「城中之城」和「環海都會」,一場鬧劇正式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