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祭」是「和製漢語」詞*,原是日本人針對大雪山融雪後的登山解禁日、祈禱一年登山安全的祭典。甲午戰爭之後,台灣曾被日本佔領多年,也有不少模仿日本的什麼什麼「祭」,但大都只是以「祭」為噱頭的商品和旅遊推廣活動。台灣原住民雖然亦有山岳祟拜的觀念,但「開山祭」似乎沒有在台灣紮根。近年台灣開始在每年3月下旬舉行「玉山開山祭」,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宣告解除玉山封山禁令。不過,玉山的開山祭宗教色彩淡薄,只是打起原住民文化的旗號,藉以聚眾推廣休閒活動和文化表演。香港沒有大雪封山的情況,但在每年的第一個星期日,很多本地遠足團體,亦會聚集在西貢嶂上的高地大會師,這個活動近年更發展成為「登山節」,其目的也很簡單 - 慶祝新一年的第一次遠足登山,祝願大家全年都可以「快快樂樂上山去,平平安安回家來」,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山祭」。
參加了長跑活動,已有近五年。香港的夏天炎熱潮濕,其實不太適合長跑,所以賽季通常會在秋涼後才重新開始。話雖如此,勤力的跑手,還是會在夏天繼續練習的,不過這卻是我「歇歇暑」的好藉口,可以暫停練跑,直到秋涼後才復操。其實每年完成了渣打馬拉松之後,暫時沒有了目標,人就會懶散,所以兩年前開始,每年都報名參加九月初舉行的「泰基杯十公里」賽事。但現實是,報名歸報名,過去兩年,始終未能立下決心在炎熱日子練跑,於此泰基杯賽事便成了我每年的「開跑祭」 - 即是新一賽季的第一跑。對,是真正的第一次開跑,因為我在賽事之前,連一次練習的機會都沒有。
有志在長跑運動爭取成績的朋友,當然不要學我那般懶散,沒有操練就去跑,受傷的機會會較大。泰基杯的賽道在萬宜水庫畔,沿麥里浩徑第一段,路的起伏比較多,長長的斜路,加上九月的天氣仍然炎熱,跑起來比較耗力。我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只保持慢跑,能夠完成就好了。記得去年泰基杯賽事當日,又熱又濕,我汗如雨下,三公里之後已經如跌了下水似的,渾身濕透,我不敢(也無力)加速,最後以剛超過了一小時的時間才完成。
九月二日,今天又是我「開跑祭」的日子 - 一年一度的「泰基杯十公里」。今年天氣稍為好一點,因下半段的五公里,起碼有一點點風,而最後2公里,我竟然還有力加速,雖然完成時間也不會好到那裡,但結果比去年進步了兩分鐘。泰基杯本來是「泰基長跑會」的內部活動,只接受會員報名,兩年前開放給公眾參加,參加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就比去年多了近三百人,大會的平均成績,也比去年好。泰基杯屬於比較早(夏末秋初)舉行的本地長跑賽事之一,目的是鼓勵跑友們在夏天也要保持操練。其實不少跑友也是像我一樣,是以泰基杯作為「賽季第一跑」的。

男子總冠軍吳金帶
------------------------------------
*日本古時沒有文字,借用了中國的漢字,亦利用引入的漢字,創造不了少自己的「和製漢語」詞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