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3, 2007

世界文明瑰寶:為何由大英博物館珍藏?

世界有三大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倫敦的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成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目前館藏已突破600萬件,幾乎網羅世界各地重要文化遺產,收藏品種類之豐富、歷史及藝術價值之高,令人難以想像,是千百年來人類文化寶庫中最燦爛、最傑出的瑰寶。

在愛爾蘭求學時,因利成便,多次趁假期到倫敦走走,其中兩次行程,都包括了大英博物館在內。記得第一次參觀大英博物館,共花了三天時間,由朝到晚,每一個陳列室每一件展品都想看清楚。博物館共有IOO多個陳列室,單是只走馬看花地逛一遍,也需要有十分充沛的腳力。不過由於空間的限制,其實博物館展示的,也只是一部份館藏,還有大部份存放在博物館的倉庫裡,一般人根本無法看到。

記得那時大英博物館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規矩,英國的文物嚴禁拍攝,其他國家的文物,則可以隨便拍,開閃光燈也可以。規矩好像是為了滿足遊客,不過難免讓人覺得有歧視別國文化的味道。其實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的很大部分早年得到的館藏,都是當年從世界各地掠奪來的,這已是公開的秘密。長久以來,各國政府不斷積極追討,希望英國能歸還文物,不過英國政府仍然堅持大英博物館對這批文物的所有權。

作為香港特區成立十周年紀念的另一重點節目,香港藝術館與大英博物館聯合籌劃了一個大型藝術珍寶展,名為「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藏珍展」,已於日前(9月14日)開幕。這次其實是大英博物館立館250週年世界巡迴展覽的其中一站展出。

這次來港展覽的,皆選自大英博物館約共270件藝術與歷史文物精品,包括了雕塑、繪畫、珠寶、玻璃、金、銀、銅、石、木和陶瓷器等,文物來自五大洲,涵蓋古埃及、羅馬、希臘、中東、印度及日本的文明瑰寶,不過就獨欠中國文物,估計是為了避免尷尬局面,因為巡迴展於韓國及日本展出時,均有中國文物。183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時,就掠奪了超過兩萬多件中國國寶,而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歷代稀世珍寶,就有2萬3千件。如果把掠奪得來的中國國寶拿來展出,場面就像強盜把贓物拿到物主面前炫耀一樣,原物主面目無光,炫耀者亦難免要面對憤慨的指責聲音。

今天下午,到香港藝術館走了一轉,參觀了這個展覽,希望會一會沒見了多年的藝術精品。不過精選的展品中,似乎大部份都不是我多年前在倫敦看過的。展品中最出名的,是埃及公元前945年、第22王朝早期的「不幸的木乃伊」棺材板,傳說古棺受到古埃及墓穴詛咒,觸摸過的人都會招惹惡運。不過我反而對色彩斑斕的古埃及手飾和護身符更有興趣。公元前2600-2400年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Pu-abi皇后的豎琴,其黃金的牛頭飾,是我最喜歡的展品次一。其他我比較喜愛的展品,還有古羅馬的Emperor Hadrian大理石半身像、發現於蘇格蘭的海象牙西洋棋(公元1150-1200年)棋子、近代紐西蘭的木雕土著人像、以及哥倫比亞Popayan文化(公元1100-1500)的黃金人形胸飾。

列強在各弱小或戰亂國家趁火搶劫,固然是可恥,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被掠奪而流失海外的文物,反而避過了這些因國家戰亂或盜賣走私等的破壞,加上西方國家修復和保存文物的技術較完善,反而更好地保存下來。這就是歷史的弔詭和諷刺之處。

各國依從國際公約的規定申請追討文物回國,現時是可行的途徑,可是要證明文物是非法出口,並不容易。現時搶救流失文物,也有靠政府或熱心人仕在拍賣會上出資買回。不過,被人搶劫的財物,反而要自己出錢買回,本身就是極大的諷刺。

今次在香港的展覽,香港藝術館亦將邀請了大英博物館館長Neil MacGregor主持多項講座,介紹大英博物館豐富的館藏及是次展品背後的歷史故事。記得MacGregor館長在年前被問到歸還中國國寶的問題,他的見解是,「讓文物在世界各地展覽,促進各地文化交流才最重要,所以中國人民應該把中國文化放到世界文化的大框架中看待,中國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又說「不同國家也會擁有不同國家的文物,正如中國也擁有很多英國文物。」

中國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應由人類共同擁有及保護,其實我很同意,現時內地仍有不少地方政府,為求賺錢不惜破壞文物,的確令人髮指。但既然如此,文物可以暫存英國,英國把文物擁有權歸還各國,這可以了吧?可惜英國政府仍然堅持對這批文物的所有權。

至於中國也擁有很多英國文物,人家可不是搶回來的,館長先生。

<展品圖片來自場外海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