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9, 2007

沒有互聯網的日子

除了寫寫網誌和瀏覽網上論壇,我經常都利用互聯網搜尋資料,尤其是每次出外旅行之前,上網地點大都會在家中,正常是晚上11時以後。早幾天家中的電腦壞了,沒法子上網,生活規律也有點亂了。本來辦公室的工作站是可以上網的,但會受到嚴格監控,如果被發現登上了與公事無關的網址,便得向上司解釋。不少圖書館、地鐵站和商場,都設有上網設施,但不是要預先預約,就是要排隊,使用時間又有限制。無法在家中上網,基本上等同於不能上網。

當上網成了生活習慣,沒有互聯網的日子,總是覺得缺少些什麼。網誌幾天沒更新了,不知道還有人看嗎?沒看瀏覽網上論壇了,不知道有沒有錯過了什麼精彩的活動和訊息?網上的好友們,不知道是否安好?偶爾在下班時在地鐵站的免費上網點上15分鐘的網,雖然只能地瀏覽一下(因為不想在公共地方登入),但總算是上了網,知道了網友們的近況,還有給我的留言。

互聯網近十年的發展,已完全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工作、休閒甚至社交的方式,為我們創造出了另一種概念上的社區。工作上經常要依靠電郵聯繫,學生用互聯網學習和交作業,已是平常事,休閒時間,更加不能避免接觸互聯網。以我經常到訪的戶外活動網上論壇為例,論壇已經運作了6年,最初開始時,兩年之間成了本地喜歡戶外活動網友們聚集交流資訊和相約活動的平台。以前的人參加遠足或外遊活動,因為手頭資料不足,多會選擇參加一些業餘或商業性的旅行團體;現在互聯網上的資訊包羅萬象,搜尋器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在網上社區發起或參加活動,亦一樣方便。過去業餘團體的會員的身份,逐漸被網上論壇的網友代替。近兩年參加了朋友的喜宴或婚禮中,竟然有10次是網友的,其中6對新人,都是通過互聯網認識,然後交往,最後共偕連理的網友。

也許沒有人能說清楚互聯網到底對自己有多重要,但有不少人卻可以在網上待足整整一天。對這些「網中人」來說,沒有了互聯網,會不知道日子該如何度過。去年年底,互聯網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足見互聯網的影響力。不過僅僅10天之後,台灣的地震便震斷了海底電纜,癱瘓了大半個地球的互聯網通訊,很多人才開始發覺,自己對互聯網的依賴到了什麼程度。有調查顯示,如果沒有了互聯網,近36%的人將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58%的網民覺得會有一些影響,但問題不大;只有約6%的人認為「無所謂」。

對於互聯網的態度,我是屬於那大多數的58%。我可以通宵達旦地上網,但有事要辦時,亦可以完全不碰,不過當然也會有點心痒痒。只有在外出旅遊時,才可以返璞歸真,心無旁騖,十多天不上網也無所謂。

無網可上,也有好處,可以早點上床休息。

<圖片:轉貼自網上>

1 comment:

Unknown said...

原來電腦 out of service...怪不得沒有新日誌啦!記得我好幾次也沒得上網時,生活就好像缺少了什麼?不過現在的人也多了用作寫日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