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01, 2007

「小甜甜」的啟示

能夠長期佔據香港各報紙新聞版頭條的富豪,相信只有龔如心。一般富豪的新聞,多見於財經或娛樂新聞版。賭王何鴻燊常有驚人的政經評論,首富李嘉誠亦曾因捐款給大學而被校友窮追猛打,但都不能保持長期「連續」登上頭條的紀錄。

綽號「小甜甜」的華懋集團掌舵人龔如心,生前是亞洲最富有的女人,一生充滿傳奇,打扮品味亦與眾不同,但都這不是她的新聞價值長期高漲的主要原因。她的新聞價值的泉源、同時不幸地亦是她生命中接踵而來的煩惱的泉源、甚至死後也不得安寧的,就是她的財富和糾纏不清的爭產官司。

因為她夫婦倆的財富,丈夫兩次被綁票,最後連屍體也找不到。她與家翁因爭奪亡夫遺產而對簿公堂,甚至被控偽造遺囑,糾纏多年,高潮迭起,天天見報。官司先是敗訴,但上訴得直。成功奪回財產後,劇情又因要迫家翁公開支持他爭產的幕後黑手,得以延續。週前龔如心病逝,戲劇並未因此而落幕,鉅額遺產原本可按遺囑分配給家屬及慈善基金,怎料中途又殺出一個身份神秘、自稱手持更新遺囑的「唯一受益人」風水師富豪。另一宗世紀爭產官司,又揭開了序幕。官司恐怕亦要糾纏多年,她至親的姐弟們,將會有一段漫長的苦惱日子,若龔如心泉下有知,大概也會不得安寧。

大眾傳媒最感興趣、樂此不疲地報導的,是連續不斷、高潮迭起的戲劇性衝突,一齣活生生的「豪門恩怨」連續劇。劇本的主題,亦是吸引收視的賣點,當然是「錢」,以千億計的錢。觀眾渴望看的,傳媒亦樂意跟進,把角度收窄,集中在一個「錢」字之上。很多香港人一生以追求財富為目標,社會亦以財富掛帥,決定一個政策應否實行、一座古蹟應否保留,最先考慮的,往往是經濟上的成本效益:「會否用很多錢?」「花了的是否可以賺回?」「會否影響商業發展/收益 (又是錢)?」。吸煙危害健康這樣一個明顯易懂的道理、「公共場所禁煙條例」如此一個關乎人命的政策,「會影響食肆生意收入」竟然可以是反對的原因。當大眾和傳媒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誰會是鉅額財產最後的得益人時,《Muse》雜誌編輯林沛理,也許是少數清醒的傳媒人,看到箇中的啟示。「小甜甜」的故事,退去了其神秘傳奇的外衣,其中的啟示,其實值得深思 - 她一生的痛苦與煩惱,皆源自她的鉅額財產。

豐厚的財富,先是令她失去所愛的丈夫;在爭產過程中,不但令家人反目,自己亦公開地受到傷害,被指控通姦,令她僅存的對丈夫的愛的回憶,受到無情的污衊。龔如心相信是最節儉的富豪之一,但省吃儉用、窮一生創造和累積的財富,似乎只能帶給她折騰、痛苦和傷害,而不是幸福。她最後決定把所有遺產交付一個「唯一受益人」的原因,亦撲朔迷離,她與姐弟們的關係親密,生前對他們照顧有嘉,死後照理亦不會待薄他們。現實是,在她逝世之後,遺下的財富繼續折騰她的親人,這恐怕亦非她所願。套用林沛理所的話:龔如心「以最公開的方式」提醒我們,「在資本主義世界,創造、累積和繼承財富,是要付出非人的代價的」。付出代價的,不單是自已,還會禍延身邊的人。

也許龔如心只是少數不快樂的富豪,但我自己深信,任何的獲得,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付出了代價,得到的財富,卻是帶不進棺材,所以只要足夠生活就好了。知足常樂,懂得說的人很多,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