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05, 2007

天山童姥 vs. 傑斗

有一位不算太熟的朋友J君,天生一副孩子臉,相貌比實際年齡年輕起碼十年。朋友都知道他會介意別人提及自己的實際年齡,只敢在背後戲稱他為「天山童姥」。「天山童姥」是金庸筆下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修練消遙派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內功,雖說青春不能常駐,但每隔三十年會返老還童一次,九十多歲的老人家,可變回小孩子的身段和面孔。能擁有比自己實際年齡年輕的容貌,似乎是每個人的夢想,應該會很快樂,但事實不一定是這樣。

「天山童姥」的封號,很多時候是隱含著一種年齡歧視,因為它要突出的,並非對年輕臉容的讚賞,而是對背後真實年齡的揶揄。與看來比自己年輕得多的同齡朋友交往,男士一般不認為有什麼問題,但很多女士會覺得是一種壓力,因為相比之下,會特別顯得自己年紀大、又或者保養得不夠好。羨慕讚嘆的背後,往往是絲絲的妒意。

也許是這樣的原因,J君比較喜歡跟較自己年輕的朋友來往,外表看來年齡相若之餘,生活經驗比他們豐富,亦讓他自覺有一種優越感,而且他本身性格開朗,亦能緊貼潮流,基本上填平了之間的「代溝」。可惜事與願違,當年輕的朋友知道他的實際年紀後,莫說羨慕,連嫉妒都沒有,只有嘩然,有的甚至忽然嫌他太「老餅」,無法再像以前般「摟頭摟頸」地嬉戲。「天山童姥」的封號,從此流傳江湖。

我們看一個人的年紀,基本上可以用三個指標:生理,心境和年歲上的。J君的生理指數(外貌、健康、活力等)比常人優勝,在心境方面亦努力增值(保持開朗、緊貼年輕人的潮流),唯年歲的增長速度不可逆轉。J君屬於積極型的「天山童姥」,只要能對別人的揶揄一笑置之,會是個快樂的「童姥」。相比之下,有些人雖然年紀輕輕,卻已歷盡滄桑,心境蒼老,人生觀消極;生理和年歲同步,但心境卻超前了很多,可算是另類的「天山童姥」。

天生容貌不易變老的人,畢竟不多,現代社會中,外貌與實際年紀不符的,大部份是另一種類型:生理和年歲同步,心境卻停在某一個階段。年紀大的,可以叫做「老頑童」;年紀不太大的,以最近很流行一個名詞來形容,就是「Kidult」,中文譯做「傑斗」。Kidult是個新興的混合詞,Kid加Adult,便成了Kidult。此字最早見於1985年《泰晤士報》上一篇廣告文章,是英國廣告創作人的發明,當時的意思,是泛指兒童、少年人及年輕的成年人。

發展到現在,Kidult一詞又可以有兩方面的含意:一是人細鬼大、愛扮成熟的小孩子,一是「大唔透」的成年人。近年社會上所謂「成人孩童化現象」的冒現,Kidult多被用來形容後者。成人孩童化,正面來說,就是成年人永遠保持好奇心、童心不泯的心態。反面的意義,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拒絕長大、逃避責任、將受保護的孩童期無限延長。

Kidult的定義其實頗混淆不清,但一般可綜合為「以大人之軀盛載小孩之心」或「心理上長不大的成年人」。如何辨認Kidult?普遍年齡超過25歲,但生活態度、意念行為、喜好卻停留在10-15歲之間。其他「特性」還有:熱衷年輕人文化,很多是中產,擁有購買力,性好沉迷,有收藏癖,工作上不喜歡承擔管理的職務,生活上喜歡自由自在、率性而行,努力忘卻現實的繁複與滄桑,以保持曾有的純真。

不少人會覺得,Kidult是在有經濟能力時,彌補童年時的遺憾,又或者在童年時因家境學業等原因,沒有足夠時間玩樂,長大後要補償失去的童年生活。有人批評Kidult年近三十歲仍然吊兒郎當,不務正業,沉迷「細路仔」玩意,是不應該的,應以家庭、事業為重。社會對Kidult的評論,似乎還是負面的多。

我自己的看法,就比較正面和簡單,Kidult文化反映的,只是新一代人追求個人自由和選擇的價值觀。社會的新一代普遍遲婚,即使結了婚,也普遍選擇不生小孩,所以可以較自由地依照個人意願選擇生活的方式,不像上一代,三十歲仍未結婚生子的便是怪物,無拖拍的更加是被當做異類,甚至被懷疑是同性戀。熱衷年輕人文化、喜歡收藏、鍾情於電玩漫畫等,只是其中一些選擇;旅行、運動、攝影、園藝、飼養動物,也是不少Kidult的愛好,亦可以很有節制。也許他們沒有家庭或子女的負擔,可以投放更多的時間或金錢,才給人一種沉迷的印象。

保持開朗愉快心境,我想會是大部分人的願望吧,只是生活和家庭責任的壓力,往往能把人的個性和生活態度扭曲。也許Kidult們所受到的壓力較輕,容許他們保存自我的個性,可以像小孩般的開朗活潑、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不受拘束,有夢想有童真,亦有多餘能力和時間去嘗試新事物。

不管「天山童姥」還是「傑斗」,還是肩負家庭擔子的父母們,能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堅持開朗、積極的生活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心境年輕,外貌與實際年齡,又有什麼關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