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天水‧圍城


近年已不大留意流行音樂的發展,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媒體資訊爆棚的今天,本地樂壇的消息,不多不少也會被迫知道一些皮毛,知道李克勤最新專輯的主打歌《天水‧圍城》,引起了一些爭議和討論。李克勤是一個我比較欣賞的歌手,林夕填的詞也一向有水準,引起議論的,正是這首歌的詞。

作品的標題,不難令人想到「天水圍」和「圍城」,歌詞中亦頗明顯地提出這個被隔離的「圍城」內新移民的無奈、貧窮、人口擠迫和居住環境狹窄的問題,昂貴交通費令居民失去了平等的區外就業機會、只能在「圍城」內活動等等的現象;並質疑社會上人情冷淡,以及「策劃這寸地尺土」者的失敗。

天水圍這個香港新界西北的衛星城市,一般被視作新移民、綜緩、家庭問題的代名詞、傳媒筆下的悲情城市,近年多宗家庭倫常慘劇,更加引起社會關注。社區內人口密度高、失業率高、綜援人口比例高、單親家庭比例高、家庭暴力和青少年問題數字高,而謀生能力及教育程度卻偏低,成了所謂「五高兩低」的標籤。我有朋友在區內當教師和外展社工,他們每天正常工作的時間,比其他任何一個社區的同行都要長得多,為的是希望可以盡力幫助到區內的學生和年青人。

香港的流行樂曲,一向都被人覺得只識風花雪月、情情塔塔,甚少認真關心和反映現實社會的問題。許氏兄弟早期嬉笑怒罵的諷刺時弊歌曲、「達明一派」的《天問》、《十個救火的少年》一類的作品,始終不多。林夕過去為不少情歌填的詞都很美,今次跳出這個框架,嘗試探討天水圍的社區問題。

看網上和媒體上的爭論,大家對這首歌的解讀,似乎南轅北轍,因此反應亦各走極端,讚與彈雙方各有見解。例如「圍住了冰雹,圍住了刻薄,圍住了爭吵的配樂」,冰雹和刻薄,有人認為是代表社會上人情冷淡,以旁觀者的心態關注報章上家庭倫常悲劇的報導,其實心裡在暗自慶幸自己不是住在天水圍;但有人卻說歌詞是誹謗居民都是刻薄的人,有天水圍業主甚至覺得是在唱衰天水圍,令區內樓價下跌,要求賠償。

有人認為能引起社會關注天水圍社區的問題是好事,可以給政府加速增撥資源解決問題的壓力。但是,也有人覺得與其他新市鎮比較(例如有同樣問題的東涌),天水圍並不算差,大眾越是關注它,住在裡面的人的「五高二低」標籤效應就越明顯,導致一個身份認同危機-天水圍人要逃避或遮掩自己身份,以免被看低,所謂「關注」,實質是在別人傷口上灑鹽,對改善社區並沒有實質幫助。

藝術家創作,好多時候只追求自我的表達,而不一定要欣賞者清楚明白他內心所想,故意或不經意地,留下空間讓接收者可以任意詮釋。林夕填此詞的目的,是否希望藉此曲引發更多人關注天水圍此社區的問題?也許他只想以創作反映一個居於偏遠社區的新移民需要面對困境的現實,並無意引起任何爭論。但無論原意如何,他已經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結果是好是壞,也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

當大家正在專心咀嚼歌詞的負面描述時,希望也能留意到林夕最後兩句中的積極意義:「圍住了的國度,圍住了的血路,圍住了他都肯照做;牆沒有給拆掉,城沒有給棄掉,牆令到他攀登進步」-把困難當作磨練,在困境中不言放棄,繼續自強不息。


附錄:原曲歌詞 ©環球唱片


《天水‧圍城》   曲:Edmond Tsang  詞:林夕  唱:李克勤

圍住了的血汗 圍住了的跌宕 圍住了當初的厚望
圍住了的駭浪 圍住了的症狀 圍住了才易碰撞
他的一對父母 來又往 跨鄉過岸 才住這麼一角 越來越惡


圍住了冰雹 圍住了刻薄 圍住了爭吵的配樂
圍住了升學 圍住了收穫 圍住了便了解何謂罪惡
自成一國 但見他 找尋快樂
然後卻 越來越渴 越來越覺 沒能力去闖出沙漠


*誰策劃這寸地尺土 人擠逼中便容易退步
 他 親身真正感到 尺地寸金
 人便會無餘地平和獨舞  要見步行步 無車票又怎去覓去路
 赤地太濕 這地球沒芳草  文明繁盛有甚麼好
 (仍然留在故地多好)*


圍住了可向下 圍住了可向上 圍住了都可找對象
圍住了可以做 同伴裡的偶像 圍住了沒電腦可思想

氣候太涼 像殘酷得天生等天養
怨恨 暴燥 壓抑 唯有 記住 人靜便心涼


願國寶 領會到 沒看倌 仍獨舞
唯願他 能跟相戀的共同上路


誰憑權力照料 這寸地尺土 難為他不管平日惡耗
他 親身感覺得到 尺地寸金
人便會無餘地平和獨舞 要見步行步 無車票又怎去覓去路
赤地太濕 這地球沒芳草 全憑勤力上路


圍住了的國度 圍住了的血路 圍住了他都肯照做
牆沒有給拆掉 城沒有給棄掉 牆令到他攀登進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