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電視的新聞雜誌節目「星期日檔案」中,看到一位主要擔任英語導師的自由工作者龐一鳴,因為對地產霸權操縱了香港人衣食住行的局面看不過眼,決定以個人的力量起革命,發起一場與地產集團壟斷的對抗,立誓在一年內都不光顧由他們所擁有的產業。擺脫大地產商的捆綁,龐一鳴的勇氣可嘉,只是實行起來,殊不容易,皆因壟斷的情況,已伸延至小市民生活的各個環節,幾乎無孔不入,對香港人生活基本的完全操縱,例子俯拾皆是。香港主要的零售產業中,包括了連鎖超級市場、藥房、便利店、服裝店、餐飲店、傢俱用品店等等,背後老闆皆為大地產集團,主要公共交通公具的營運商,也是由大地產集團相關的公司控制。龐一鳴抵制這類壟斷的方法,是儘量光顧小本經營的小商店,當傳統街市檔攤、小餐廳、街坊藥房等社區小商店的常客。交通方面,則以自行車代步。
自己也一向有支持小商店的習慣,不多不少是出於對壟斷的反感,但也是厭倦了產品和服務的千篇一律、選擇不多。退休多時的老爸,倒是做得比我更徹底,早已棄連鎖超級市場而長期光顧街市檔攤與街坊藥房,甚至是不惜跨區購物。他的出發點,也許只是基於喜歡街坊小店的親切服務態度,也是價錢方面的精打細算,因為他不時仍會到連鎖超市作價格調查。老爸的心德是,連鎖超市的定價,其實不一定比其他小店便宜,一些限期割價傾銷的貨品,無疑是物超所值,其他的貨品,則很多都比小店昂貴,而且所謂大減價,其實只是先提高定價再減的銷售手法,實際價錢仍比小店為高。連鎖超市還可以以本傷人,作長時間減價傾銷搶客,當銷售同類型貨品的同區小商店招架不住而結業後,超市成了區內的獨市生意,價錢便立即回升,甚至比原先的更高。大集團經營的壟斷手法,除了在價格上打擊小店,還有在貨源供應上的霸道,龐一鳴就提到一個實例:藥房老闆告訴他沒有賣某個熱門牌子的貨品,是因為供應商被某大零售集團禁止把商品賣給其他的零售渠道,否則便不再跟他取貸,由於不能得罪這個在港擁有300多間零售分店的大客戶,供應商只得就範。
龐一鳴在他的個人網誌中提出了抵制商業壟斷的十 種方法。扶持社區小商店,讓他們不至於逐漸萎縮,是對抗壟斷霸權好方法,不過在香港的實際環境下,也不是完全能做得到。資訊交流是現代社會不能缺少的服務,但是香港的電訊行業同樣被大地產商壟斷,只有一家不屬大地產商控制,不過就沒有流動寬頻上網服務的提供,要使用這種服務,本來還可以使用政府場地提供的免費流動寬頻,只是政府最近已把這項服務外判了給某大地產商控制的電訊集團。至於現代人生活必須的電力,由港燈和中電兩大企業壟斷,別無其他選擇,兩大企業的大股東,正是大地產發展商,節約用電,也許就是唯一的方法。在交通運輸方面,只要願意放棄一些舒適,無懼風雨炎寒,以自行車代步,是可行的方式之一,自己在外國唸書時,便一直以自行車代步,雨天雪天,從無間斷,只是香港路窄車多,騎自行車的危險指數極高,而駕駛者對自行車的態度,可以用「很不友善」來形容,作為一個島嶼頗多的海港城市,自行車也不能到達香港的每一個角落。
龐一鳴的生活模式,對習慣了種種方便和舒適的都市人來說,也許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個人起革命」的理念,原來是源自一次旅行。熱愛旅行的他,在去年花了九個月遊歷了南美多個地方,在漫長的旅程中,認識了不少當地的原住民,看到他們為了保護土地,雖然自身資源缺乏,仍不惜與財雄勢大的大財團對抗,反思自己生於一個安逸的環境中,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對大財團壟斷的不公義卻是逆來順受。
香港人辦事的方式,是十分注重成效,決定做一件事之前,並非看應該不應該做,而是會先計算一下是否會有成效,否則便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是精明還是功利?且先不下判斷,只是有很多事,成果難料,希望渺茫,不是一時三刻便有結果,也許永遠不會有成果,不過只要覺得應該做,便盡力去做。我想龐一鳴並非覺得單憑一己之力可打破壟斷,他希望的,是啟發市民一起反思,一起出分力,眼前的不可能,也許日後會變成可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