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2, 2011

遲來的春天


「你們不知道怎樣填補臭氧層的破洞。你們不知道如何讓鮭魚重回已變成死水的河川。你們不知道怎能讓絕種的動物復活。你們也沒法讓已經變成了沙漠的森林重生吧﹖如果你們不知道怎樣恢復,就請不要再繼續破壞下去了﹗你們的所作所為,讓我們在夜裏哭泣。你們成年人總是說愛我們,請用行動來證明吧﹗」
 
1992年6月11日,十二歲的日裔加拿大女孩鈴木瑟玟,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地球環境高峰會議對與會的各國領袖和環境部長作出了以上的呼籲。小女孩的控訴,在當年讓世界錯愕、愧疚、感動,不過在十八年後,新一代的孩子們,不論是中國大陸還是香港的孩子們,對這個已經更趨嚴重的危機,似乎再沒有這樣的省悟,不少更只沉迷於物質和虛擬的世界,對傷病纏身的「地球先生」漠不關心。這當然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在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學校雖然設有通識教育,似乎也沒有讓孩子真正明白,珍惜身邊寶貴的自然資源的重要性。當大部份當父母的仍為免失體面而堅持兒女的婚宴必須要有魚翅,當飲食集團老闆為求宣傳仍高調到日本競投瀕危的藍鰭吞拿、食客們仍一家大小出動到各分店搶吃支持,當大部分的父母對身邊的危機也視若無睹,當主流教育制度仍只著重為孩子將來的事業發展鋪路,又怎麼能期望他們對保護自然環境這切身利益有更深的理解。
 
也許大家未必知知道,當年的里約熱內盧地球峰會中,各國代表還通過了一個《生物多樣性公約》,確立了三個主要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以及遺傳資源利用中所獲惠益的公平公正的分享。公約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全球性保育策略模式,以及多項工具和機制,不過香港一直沒有成為締約方。2003年,香港終於獲得中央政府批准,讓公約延伸至特區,雖然特區政府在2010-2011年施政報告中亦重申承諾在2011年第一季加入公約,只是直到現在,仍未知道有關程序何時完成。
 
現時香港的自然保育政策與世界嚴重脫節,不單覆蓋範圍非常狹窄,成效也不大,並且完全得不到重視。大型基建、小型屋宇發展,甚至是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政策,一直在濫用和破壞本地的自然環境,所以極需要重新製訂一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簽署,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若果香港能跟隨《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框架製訂一個世界級的保育政策,在政府部門間全面實行,本地的自然生態才有機會避免繼續面對重大的危機。


雖然政府做事仍是一貫地慢吞吞,不過民間團體早已踏前一步,公共政策智囊組織「思匯政策研究所」在多個綠色團體的支持下,根據公約內的建議,研究為香港設立一個新的策略性框架,並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和檢討計劃的建議。這份名為《自然保育: 香港的新政策框架》的研究報告,在日前(一月廿一日)發表。如果政府及社會開始按公約採取一些積極的保育措施,要確保這些措施有效,我們首先需要一個符合公約的政策框架,也要有一個年度的保育檢討。香港觀鳥會已經接受委託,負責根對據政策框架製訂的十個重點保育指標作為年度性檢討,集合各種公開資料及專門資料,每年撰寫及發表檢討報告。
 
人們常以綠色象徵保育自然,而春天正是新綠開始的季節。香港預期會在今年第一季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全港首個環保團體高峰會亦將會在三月舉行,雖然是遲了十八年,春天總算是來到了。
 
農曆新年將至,送大家一對揮春,在此祝願香港有一個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環境。
 
「澄徹維港」
「綠滿香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