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3, 2015

家,可以有什麼味道?


九月將至,公寓大堂管理處,又見某大北歐家品店的新目錄堆滿地,每一戶的信箱裡面,也塞了一本。很久以前,這家公司的香港分店只有英文目錄,自從有了中文版本後,翻閱中文目錄,竟然成了一種樂趣 - 在中文版本中找錯處的樂趣!以找人錯處為樂,好像有點變態,不過今天讀了朋友T的臉書留言,才知道原來變態不獨我一人...不好意思,把自己擡得太高了,我只是對翻譯有興趣,而這位朋友是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畢業的,他是對自己的專業認真、有堅持。

「翻譯?懂得查字典不就行了麼?需要作為專科修讀的嗎?」「懂英文就懂翻譯啦,不就是把字典背個滾瓜爛熟嘛。」很多人都對翻譯有誤解,自己也不見得懂得很多,但卻可以肯定,翻譯不只是把一種語文的意思正確地用另一種語文表達出來,翻譯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門講究修養的學問。對掌握兩種文字的語感的純熟程度,固然重要,而構成語感的因素,除了是個人的語文知識,也關係到文學修養、生活體驗與思想情趣。對兩種文字所屬的文學、歷史、文化涉獵越深,譯出的成品越傳神,也越精彩。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譯成「燒傷過的孩子最怕火」,不能說錯,但是水平很一般,境界遠不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但對熟悉廣東文化的人來說,「見過鬼都怕黑」,才是最傳神。

不約而同地,我們對今年目錄的主題,「讓家 更有味道」,都有意見。我說不清有什麼不對,只覺得有點彆扭,一般理解,家的味道,指的是家常便飯,翻閱前言,覺得譯者想說的,其實是「更有家的溫馨感覺」。為了求證,我到官網上找出目錄的瑞典文原文和英文版本來對照,三種文字的前言,意思大致相同,原文 "Vi inleder årets .... katalog i och kring köket där detaljerna ofta skapar de bästa ögonblicken i vardagen - de små ögonblicken i livet som verkligen betyder något", 大意即「今年的....目錄主題圍繞著廚房開始,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通常源自這裡的微小細節 - 生命中重要的小片段」。那麼「讓家更有味道」這句從何而來?看來是來自 "äntligen doften av en helt ny katalog" 的標題,直譯是「終於,(聞到了)一本全新目錄的氣味」。

的確,這標題較難譯得貼切,這個中文譯本也許只是抓住「氣味」一詞,再按前言主旨另擬標題,英文中的Taste可以是雙關語(香港人說的「食字」),雙關語在廣告中應用廣泛,但原文不是smak,而是 doften,指的是嗅覺,所以英文版本也沒有勉強用Taste作雙關語。朋友T的評論比較一針見血:「讓家 更有味道,沒大問題,問題在於中國人的廚房,弄出來的味道,多是油煙味,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很臭」。翻譯不單是譯出意思,如何能兼顧當地文化習慣,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起誤解與笑話,這才是高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