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割箸雕刻: 小池正孝的環保藝術


二零零九年九月八日,《每日新聞》的千葉縣版報導了一則不大起眼的消息:「四街道市市長凌晨被送往千葉市神經外科醫院,目前健康狀況不佳,有中風的症狀」。

香港人喜歡到日本旅行,但說到四街道市,恐怕都不知道在哪裡,當然也不會知道這個城市曾經有一位藝術家市長。位於千葉縣北部的四街道市,是個夾於千葉市和佐倉市之間、人口不到九萬的小城,外地人不知道,其實也不足為奇。二零零八年十月,這個城市推選出了一位新市長,七十四歲的小池正孝。這位頗受市民愛戴的第九任市長,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 - 日本著名的割箸雕刻藝術家。


割箸,是日語漢字詞彙,即用時才扯開的一次性軟木筷子,曾經是「方便且衛生」的同義詞,在亞洲大部份使用筷子作食具的地區流行了多年,表面看來成本低廉,但其實是不斷地賠上了地球珍貴的森林,可謂代價不菲。時至今日,即棄筷子已成了破壞環境的象徵之一。

日本人是一個性格矛盾的民族,日本文化尊崇和珍惜自然,但同時又以日常生活中大量耗費即棄用品而聞名,尤其是軟木筷子。時至今日,日本人的日常垃圾中找到大量用過的軟木筷子,仍是正常不過的現象。現時日本即棄軟木筷子的消耗量,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林野廳的統計,每年達二百五十七億雙,相當於要砍伐二百五十萬棵樹。不過,也有日本人對此現象很不以為然,並且身體力行,化腐朽為神奇,用特別的方式提醒國人要珍惜資源。

充滿藝術天份的小池正孝出生於東京,曾是保險從業員,廿多年前退休後才開始參與雕塑創作。有感於同胞喜用即棄軟木筷子的浪費現象,他決定廢物利用,集中以即棄筷子為材料進行創作。他從朋友及鄰近餐館收集用過的即棄筷子,先泡浸清洗掉油污,徹底晾乾後,再用膠水黏合成木塊。這些即棄筷子合成的木塊,經切割、雕刻和砂紙細緻打磨後,便成了一件件美麗的「筷子雕刻」藝術品。筷子經黏合再切割,形成類似拼貼畫般的紋理,令雕塑呈現一種獨特的質感,特別適合表達如斑駁皮膚及魚鱗等這類天然的紋理圖案。


現年已七十八歲高齡的小池先生,自小熱愛海洋,他的作品主題,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水族生物。也許水族生物、尤其是魚類游泳時靈活優美的形態,小池先生早已瞭如指掌,深印腦海中,所以在創作時特別得心應手,信手拈來。對於創作主題的熱愛,加上熟練和細緻的雕刻技巧,小池先生創造出來的「筷子水族」,都栩栩如生,充滿著動感和生氣。如果你看過他的作品「章魚」,就會明白我所言非虛,張牙舞爪的章魚,好像會隨時在你面前游走似的。

由於對海洋的熱愛,以及看到現時海洋生態面臨崩潰的重大威脅,小池先生除了致力創作、傳授和推廣「筷子水族雕刻」這種環保藝術外,更創立了非牟利組織「めだかの会」(めだか是 MEDAKA1 的日語平假名拼音,為 Mor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imated Kindness Association 的縮寫),致力當地野生青鱂魚與天然沼澤的復育,雙管齊下地宣揚環保意識,希望喚醒國人關注保護瀕危的海洋生物。

為了讓更多人可以領略筷子雕刻藝術的美,以及選擇以此為創作媒介的深刻意義,小池先生嘗試進一步把這個環保訊息和藝術形式帶到海外,他曾在二零零七年把其中廿一件「筷子水族」作品從日本帶到香港,在尖沙咀廣東道中港碼頭搞了一個名為「割箸のアクアリウム」(筷子水族館)的小型公開展覽。當年有幸欣賞過小池先生的作品,感受到其背後包含的深刻意義。

小池先生在二零零八年十月當選四街道市的市長,致力開展該市的環境保護政策,可惜一年之後因中風入院,在二零一零年二月因健康理由正式辭任市長。可能因為健康已大不如前,小池先生自此沒再有公開活動,也再沒有關於他的報導。衷心希望小池先生致力宣揚環保訊息的精神,能在日本年青一代相傳下去。

(文章另見2012年12月25日<主場新聞>)
----------
(1) Medaka:日語「めだか」的英語拼音,即青鱂,學名Oryzias latipes,也稱中華青或稻田魚,是日本一種像白飯魚般細小的魚,壽命約一至二年。因環境污染,這種魚已很少見,在一九九九年被日本政府列為瀕臨絕種的魚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