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口停車就好了,我走幾步沒問題。」計程車駛到一條僅容一輛汽車通過的窄巷入口,想到調頭退出來時定要大費周章,便示意司機不用駛進巷裡去。「沒關係,我們會按你給的地址,盡量送你到門前的。」花蓮的計程車司機真的很專業,二話不說便駛進巷裡去,在一家民宅的院子門前停下來。
我探頭四處張望,嘗試找出任何疑似一家食店的蛛絲馬跡。眼前的狹窄小弄中,盡是尋常民家的院落和住家,正如約我來吃飯的台灣朋友說,這家不顯眼的有機素食店,連小小的招牌都沒有,真的不好找。房子的大門也關著,若沒有朋友的事先提示,一定以為沒有開,原來只要紅色的院子木門沒關,便表示還在營業,於是推開內門,直接進去了。
門後是尋常民家的客廳,沒有裝潢,牆上眾多的畫作,卻增添了不少藝術的氣息。廳子不算寬敞,僅僅有五張桌子,最多只容二十幾個客人,進來的時候已經差不多座無虛席,幸好早已來電預定。朋友還沒有到,我便先坐下來。可能因為太低調了,很多人都以為店子沒有名字,其實她是有一個跟「趣味」與「享受」有關的名字的,提供的是無菜單時食料理,價格也頗為經濟實惠,但只在中午營業兩小時,而且週未及假日都休息。
這裡是夫婦檔的生意,掌廚的是老闆娘,人稱「張姐」,因排行第二,也稱「二姐」,原本與兄弟姊妹在博愛街開家常菜館,後來菜館搬到鯉魚潭,她選擇留在花蓮,開始自家經營素食簡餐。據朋友說,老闆娘十分堅持使用新鮮食材和天然調味方式,而且採用的都是自然農作耕法生產的有機蔬果,食材及菜單按產季更換,當天賣完便沒有了。不少花蓮的本地人都會為了吃這裡的有機素食料理而來,故每到午餐時間,必定爆滿。
打開自製的活頁簿手寫點餐菜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人家給顧客們的一段溫馨提示:
「第一次也許你會覺得如果沒有熟人帶根本找不到,
常常我們只有一個人服務,難免可能招呼不周。
但希望你來到這裡之後,卻可以自在,
從簡單的食物,獲得短暫的歇息。
因為我們重於分享,所以無法急忙,
地方小,座位額滿,也只好請你下回再來。」
寥寥數句,已道盡了主人家的經營理念。雖然生意不錯,大有擴充營業的空間,夫妻二人仍堅持以藝術家的精神,認真為顧客烹調,分享有機素食料理的樂趣和心德。
我們分別點了不同的套餐,食物未到,先來一杯有機茶和頭盤。這裡奉送的有機茶,也是有名的,按時令季節更換,朋友便分別喝過用當歸、猴頭菇熬煮的茶。今天的茶帶點苦味,有點像苦丁,原來是產自非洲的有機茶。不同的飲食文化,都有自己一套上餐順序的哲學,有的基於味道的濃淡,有的基於食材的口感、消化吸收的容易程度等等。這裡上餐的順序,雖然也是頭盤、熱湯、主食和甜點的排列,卻是源自對健康飲食的堅持:頭盤不是沙拉,也不是涼拌菜,而是蛋白質,是日的蛋白質頭盤,是腰果和豆腐;接著是五色蔬果元氣湯,然後是主食和甜點。以香菇、花椰菜、蕃薯、小黃瓜與紅蘿蔔等烹調的五色蔬果元氣湯,是這裡的特色,材料按季節更換,很多候是六、七種以上的五色時令蔬菜。歐美提倡每日食用紫藍、白、橙黃、綠、紅五色蔬果的理論,主要是基於營養的均衡(1),從各種蔬果中吸收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老闆娘的元氣湯,採用的是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關的養生觀(2),其實也有異工同曲之妙。
朋友點的主食是香椿水餃、還有毛豆芝麻、酸辣白菜、堅果三種口味的三色捲餅,各有特色;我點的是時蔬拌麵,看來像蕎麥麵的麵條,其實是用菠菜、南瓜、紅蘿蔔和山藥加全麥製成的蔬菜麵,加上清香的香椿醬,滿滿一大盤。香椿醬以新鮮的香椿葉子和橄欖油調製,我也是頭一次嚐到,那獨特的香味,一吃便愛上了。從前吃素,一般都會吃不飽,這裡的份量,也算足夠,吃完甜點芝麻葡萄之後,胃口較大的我,也只加了一客南瓜煎餅,便功德完滿。
主人家堅持每天只營業兩小時,寧缺勿濫,有生意也不做,對於香港人來說,是太不可思議了。大家只看到的,也許只是那「重質素、愛分享而輕收益」的藝術家個性,其實他們同樣看重的,是「慢食」的文化。在這裡,「趕時間是違憲的」。時間便是金錢,慣吃快餐的香港人,外出用膳時,上餐速度稍慢,都會投訴。不懂欣賞慢食,也不能全怪食客,香港不少有名的菜館,都有「限時交檯(結帳離座)」的規矩。服務員一邊帶你入座、一邊跟你說「一個半小時之後要交檯」,正正是我最討厭的。
「城市的快速生活正以生産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爲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1989年在巴黎簽署的《慢食宣言》(3)中,有這樣的一段。一桌子的菜,急著囫圇下去,各種食物的味道,全都混淆不清;慢食,才能真正地體味。老闆娘上餐的速度,其實也不算太慢,只是在每種食物端上桌之時,總會留一點足夠的空間,讓我們細味每一種食物的味道,不會讓「香椿醬的餘香未散,又把芝麻葡萄的味道混進其中」的事情發生。我們一邊吃一邊談,不經不覺間,兩小時便過去了。
臨走前,老闆娘再三拜託,千萬不要在互聯上作公開介紹。她的考慮,我也明白。習慣看完網絡食評便慕名而來的人,未必會明白、也未必欣賞她的誠意與心思,也許還會埋怨食物單調、服務不周。既然這樣,還是不要來好了。
(店名和地址不會公開了,請見諒。)
(文章另見2012年12月18日<主場新聞>)
----------------------------------------------------
(1)「一日五色蔬果(Five In A Day)」:風行歐美已久的飲食觀念,強調每天食用五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兼顧質與量,攝取各類營養素,補充身體所需 - 紫色蔬果含花青素,紅色含有茄紅素,綠色含葉黃素,黃色含胡蘿蔔素,而白色蔬果含有微量元素。
(2) 中國傳統醫學提倡的五色蔬果養生概念,來自古老醫書《黃帝內經》,以火、土、金、木、水五行把季節食物區分成五種顏色和味道,各有相對應的器官。
(3) 《慢食宣言》:鑒於快餐文化對年輕一代不健康的影響,意大利美食專欄作家卡洛.貝提尼(Carlo Petrini)在1986年發動了保護傳統美食的「慢食運動」。1989年,國際慢食運動在巴黎正式創立,2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簽署了《慢食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