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05, 2008

浮生半日閒 之 秋意

重陽也快到了,應該是秋高氣爽的日子,訪港的強烈熱帶風暴,實屬稀客,不過還是來了個「海高斯」。雖然進入了十月,天氣仍一直炎熱,「海高斯」最後消散,變成低壓區,卻也為香港帶來了秋意。

一號風球除下,不過偏南強風持續,還帶來連場大雨。星期天一早醒來,原本計劃了溯溪的活動,看見滿天烏雲的景象,便倒頭又繼續睡去了,果然不久便下起暴雨。中午雨勢稍緩,是外出找吃的時候了,在灣仔打了一個轉,記不起朋友介紹的是船街的哪一間餐廳。經過胡忠大廈時,看到一家越南餐廳,想起自己很久沒有吃過越式食物了,推門便進。

越戰結束後的難民潮下,作為第一收容港的香港,滯留了不少越南人,最終留在香港生根的,也有不少。正宗的越南菜,在香港已流行了不短時間,不過給人的印象,往往不當是高質素的菜式。大眾化的越南餐廳,菜的款式不多,其實越南菜吸收了不少法國菜的特色,並非一般人認為的「鄉土菜」。

這家餐廳在中環的總店經常大擺長龍,據說因為味道正宗,有朋友曾到越南旅遊,也在香港試過不少越南菜館,還是覺得這裡的味道最似越南當地,尤其是生牛肉湯河。不過為人詬病的,是侍應的服務態度,但我又沒有這樣的感覺,也許灣仔店不似中環店般繁忙,他們沒有哪般煩躁吧。我只是一個人吃,不可能嚐試到很多不同的菜,所以只能點最簡單和普通的食物-越式春卷和香茅牛肉檬粉。不過越是簡單和普通的食物,越能考驗到廚師的功夫。

越南菜講究清、淡、鮮、醇,但離不開一種甜中帶酸的口味,魚露和酸柑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佐料。我愛冷吃的檬粉,就是為了那甜中帶酸的魚露,不過爽口兼甚有彈性的檬粉,也是原因之一,只是自己腸胃敏感,冷吃的檬粉屬涼拌的冷盤,始終有一定風險。不過檬粉送入口時,爽口彈牙之餘,感到餘溫仍在,應該是新鮮煮熟,再以冷水降溫的。檬粉的份量也很足,正合我這些大胃之人。香茅牛肉的味道不過不失,不過我吃檬粉,主要是為了魚露,魚露的味道調得好,其他配料味道如何,也不會太在意。


以前在一般的越南餐廳吃越式春卷,配菜大都只有萵苣(生菜)和青瓜片,其實越南菜講究的清和鮮,新鮮香葉的配搭是不能少的。這裡的越式春卷,隨碟附上的是一籃子新鮮香葉:香花菜(薄荷葉)、九層塔(羅勒)、紫蘇葉,頗為正宗。小時候並不喜歡紫蘇的味道,唯一有機會吃到紫蘇,是喝中藥的時候,總覺得紫蘇的氣味,令本來已經很難吃的中藥茶,更加難以入口。不過自從在日本嚐過用新鮮紫蘇葉伴著吃的刺身後,便對紫蘇大為改觀,原來紫蘇的幽香,會令刺身的鮮味更加突出,紫蘇葉伴著越式春卷吃,也有相似效果呢。

午後雨停了,天色放晴,吃完午餐,便跳上了往山頂的巴士,因為大雨過後,山上必定飛泉處處。人們登扯旗山,多為了俯瞰山下五光十色的繁華都市,其實山上散落著的大大小小的華第豪宅之間,是大片的茂密的次生林,在林中小徑穿梭,只要不刻意望向山下的「廣廈千萬間」,你會忘了自己身處大都會的核心地帶附近,而是在原始森林中留連。不過我到山頂,主要還是為了雨後的飛瀑。

從山頂餐廳傍西行入接夏力道,不久便聽到潺潺水聲。山徑忽然一拐,一道飛瀑便展現眼前。從山頂流入薄扶林水塘的薄扶林石澗的上源有多支,其中一分支源自山頂公園(1902年的前港督別墅的遺址)附近,澗道被山頂的豪宅包圍,只有在橫過夏力道時,才能讓公眾親近,還在橫過前來一個大跳躍,形成一道飛瀑,因為接近源頭,水量只有在大雨後才比較可觀。這裡是夏力道,盧吉道在山的另一邊,不知何故此瀑被命名為「盧吉飛瀑」,不過這是官方的名字,辜且繼續以此稱之。

拍攝完瀑布美景,再往前走了一段,天色又灰暗起來了,於是趕快走回頭。一陣陣的風吹來,竟覺得有點冷。「海高斯」怱怱而過,帶來了雨水,也帶來了秋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