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9, 2010

劇場上的春風化雨


山友KC上周忽然來電,問我會否有興趣來沙田看戲劇演出。從前經常一起遠足登山,近年她成為了三項鐵人運動的愛好者,一起遠足的機會少了,相識了十年,竟然一直都不知道,原來她是個戲劇「發燒友」。不過回想起來,其實以前她也曾提過,自己的網名,就是來自一個在學校時演過的角色(1),只是誰也沒有在意。知道她是今次演出的演員表上的其中一個名字,為了支持朋友,我連劇名也沒有問,便答應了出席。

自問不算是戲劇的愛好者,因為對舞台表演藝術的興趣,也是劇場觀眾席的偶爾現身者,不過對本地戲劇界的發展,沒有太留意,對上一次欣賞戲劇演出,已是年前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了。在中學的年代,專注的是校際音樂節比賽,學校是否有劇社,自己也不太清楚,與戲劇的正式接觸,是在到愛爾蘭唸中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那裡的英語科,課程是包括了戲劇的。與戲劇的首次接觸,竟然是非母語的劇本,而且還是用古英語寫成的劇本 - 我要面對的,是莎士比亞的名劇《李爾王》,對於一個一直是唸中文中學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要了我的命。然而,在英語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還是熬過來了,總算是合格。首次與戲劇的深入接觸,是為了考試,而不是興趣,算不算投入,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幸好這只是兩年的時間,升上大學後,便脫苦海了。那麼對於一位原本對戲劇全無認識和興趣、卻「被迫」要帶領一班中學生組織劇社的老師來說,而且一幹便幹了二十年,她又是怎樣熬過來的呢?

在沙田大會堂公演的,是「青少年劇團」主辦、「沙田蘇浙公學劇社」演出的兩幕舞台劇《老唔老師》,劇中主角的創作藍本,正是帶領「沙田蘇浙公學劇社」渡過了二十年、今年剛剛退休的鄧慕貞老師。《老唔老師》,是歷年曾參加劇社的學生為她送上的榮休禮物。剛畢業的學生、畢業多年的舊生,同聚一堂,把她的教學逸事,化成一部關於春風化雨的感人舞台劇。


1989年,時值戲劇教育剛起步,沙田蘇浙公學為學生成立了劇社,當年教中文和歷史、對戲劇幾乎一無所知的鄧老師,被學校指派為負責老師,唯有臨急抱佛腳,參加業餘劇團課程。學了一年,鄧老師自言演藝和創作技巧均沒甚進步,幸好有當時仍在「沙田話劇團」的潘惠森(2) 的援手,到劇社當駐校藝人,為學生提供戲劇培訓,而參加劇社的學生亦熱誠滿腔,劇社得以一直壯大成長,亦為香港的戲劇界培養了不少青年生力軍,成為學界的「戲劇少林寺」。今年剛獲得香港舞台劇「最佳女配角」獎的邵美君,就是劇社第一代的大師姐,在潘惠森離開後,接捧成為劇社的導師,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學弟學妹成長。

負責劇本創作和導演的,是劇社的第二代師兄方木榮。由多年前劇社招收新人開始,一群無心向學、不停搗蛋的社員,從抱著來玩玩的心態,到認真投入,最後各人在二十年後依約於大樹下重聚,劇情基本上是平鋪直敘,由鄧老師這個角色串聯起來,從中也加插不少天馬行空的片段,用誇張的幻想手法表現一些一定想過但不敢做的瘋狂事情:學生對抗執行校規的校工、按倒在地上扭打,老師化成惡鬼,去收拾不聽話的學生,甚至把犯錯的學生用鐵鍊鎖起迫供等等。大家或者都有過在「惡」老師背後把他們丑化成巫婆厲鬼的經驗,被氣得七竅生煙的老師也許亦曾有過把「目中無人」的頑劣學生好好教訓一下的衝動,當然,這些情節都不會發生,卻可勾起大家對學校生活的種種回憶,看到觀眾的會心微笑,或咍哈大笑,便完全感受得到。



自己曾參與小學校友會的工作多年,看過多少畢業後的校友,多年來依然回校探望老師,其中不少正是當年與老師勢成水火的頑劣學生。任教中文和歷史的鄧老師,原來也屬「惡老師」一族,被學生封為沙田蘇浙公學「四虎」之一,不過在劇社的二十年,自言不懂教學生演戲的鄧老師,表面嚴厲,其實一直在他們背後默默作支持,關心學生的學業,也關心學生的生活,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用非一般的方法,以Tang Lo’s Way (「鄧老」是學生們給她的綽號) ,把學生引向正途。

學生排戲,鄧老師不會多加意見,但不管是否假期,每次總會見到她默默坐在一旁觀看,盡「負責老師」的責任,陪太子讀書,不離不棄二十年。當學生在台上惡搞、演出超時、佈景不合規格時,又為他們收拾殘局,擋駕說好話;為學生安排飯盒、通宵協助造佈景、為家中失火的學生找社工安排公共房屋…背後為學生所做的這一切,更是遠超出老師的職責所在。「沒關係,他們能學到東西便行了。」



劇中反叛但沉迷戲劇的角色錢美芬,為排戲而逃學,還公然鼓動同學和老師對抗,鄧老師使出高壓手段,用退出比賽作要脅,看似霸道,其實是用心良苦。錢美芬的真實版,原來就是邵美君,她在演出後與觀眾的分享中就提到,到現在仍很感激老師當年的苦心。劇中因無知而險犯官非的學生、用鐵鍊鎖起的苦肉計,雖然是跨大了,其實也是真有其事。至於誤入歧途的學生成了黑社會大哥,現實中是年前因行騙和虧空公款而入獄的一位舊生、曾任劇社舞台監督的林振輝,也是鄧老師唯一的遺憾。

參與演出的,部份雖然已經是專業的演員,主要的演出者,還是剛畢業的學生,不過他們的演技絕對不幼嫩,顯然是在學校劇社打下的良好根基。《老唔老師》,一個平凡的故事,看到劇終二十年後大樹下重聚的一幕,眼眶竟然有點濕濕的。是因為演員們的演技?是因為演員在演出自己經歷時的真情流露,特別教人感動?還是自己對這種師生情的了解和共鳴?也許所有都是。

二十年幕前幕後的春風化雨,隨著鄧老師的退休,該是瀟灑謝幕的時候了吧,不過故事還沒有完。鄧老師在演出前的訪問中提到,在有生之年,希望可以等到身陷囹圄的林振輝出獄,再與他談談應該如何重新站起來。

大幕落下了,春風化雨的情節,還在舞台下延續。




─────────────────────────
(1) 《不如信自己》-「沙田蘇浙公學劇社」1992年作品,導演、編劇:邵美君。獲1992沙田戲劇節「最佳後台合作獎」及「優異整體演出獎」。

(2) 潘惠森:香港著名劇作家和舞台劇導演,五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得主,擅長把黑色幽默搬上舞台,編寫過不少地道的荒誕劇,作品有四十多部,包括《敦煌·流沙·包》、《大汗推拿》、《武松打蚊》、與詹瑞文合作的《男人之虎》,以及近期以導演身份與王迪詩合作的《孔雀男與榴槤女》等。現為香港新域劇團藝術總監。


<劇照轉貼自Edward So的網上 Flickr照片簿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