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03, 2010

撐廣東話

「撐」,本來就有支撐、力挺的意思,引申為「在背後大力支持」、「贊成」、「捍衛」某人某事,則是廣東人的流行用法。近年香港社會運動的口號中,不乏「撐」這個字。

中國建國以來,以普通話作為標準語,但也不禁止各地使用當地的方言和少數民族的母語。廣東作為華南第一大省,向有以廣東文化為傲的傳統,不過廣州市近日卻有政協委員紀向政府提案,要求廣州電視台各主要頻道,不可再用廣東話(廣州話、粵語)廣播,一律改用普通話。雖然政府沒有明確表示會接納建議,消息已經在廣州觸發起大規模捍衛粵語運動,過萬廣州市民(主要是年輕人)經互聯網相約,湧到地鐵江南西站出口「集體散步」,力挺廣東話。廣東省藉政府官員、傳媒、文化界名人,甚至廣州電視台高層,亦紛紛或明或暗地支持。廣州人的激烈反應,讓我想起近日香港的「保護大浪西灣」運動,皆因兩者觸動的,都是當地市民重視的核心價值。


廣東話,即是粵語,粵語又再分多種次方言,但以廣州話為公認的標準口音,所以也稱廣州話、廣府話。廣東話屬漢藏語系漢語的聲調語言,中國八大方言之一,是華南地區的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各地的主要語言。雖然廣東話在中國沒有法律地位,多年來中央政府大力推動普通話,加上人口流動,令廣東、廣西的廣東話人口不斷下跌,不過廣東話卻仍在全球使用人口中排第十六位,並且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

語言文字,是一個族群集體回憶的主要載體,其身分認同的泉源,所以從來都不僅是溝通工具,總是有著深刻的政治烙印。對政權來說,語言是政治制度的主要組成,具有社會控制功能,統一文字語言,對政令通行大有助益,還可大量減省施政成本。國家需要統一官方語言,但不等於要取諦和打擊原本存在的方言和少數民族母語,一個文明的社會,不應該是這樣的。



目前使用廣東話的,廣東省有6700萬,加上廣西省1000萬、香港的700萬、澳門50萬、以及遍及世界各地 (東南亞900萬、美加200萬、還有歐洲) 的廣東藉海外華僑,全球使用廣東話的人口,超過一億。廣東話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粵語文化,圍繞粵語文化更形成一個強大經濟圈,如果中央政府真的要取諦廣東話,應該不容易成功吧?

中央政府在全國以帶有強制性質的行政指令推廣簡體漢字,很有效率,但也很有殺傷力,中國年青的一代,幾乎都已經不懂繁體字了。同樣地,過去幾十年全國推廣普通話,講普通話的人口激增,但同時亦簡接令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瀕臨消失。全國120多種少數民族語言中,每兩年就一種消失,滿清皇朝曾經統治中國幾百年,滿族人口現時仍逾千萬,曾是官方語文的滿洲文,卻淪落至快將消失的地步,現時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已經不足100人。廣州人深深明白,若中央以政治力量去強推普通話,意味廣東話淪落也就指日可待,最終變成滿洲話的翻版。促成捍衛粵語運動,正正是這份擔憂。


香港出生的第二、三代人,把香港視為自己的故鄉,本土意識日益增強,近年此起彼落的保育運動,保衛天星碼頭、保護菜園村,保護大浪西灣,正正是這種情感的表達。廣州也經過了三十年的經濟起飛,情況有點像不久前的香港,舊社區、舊建築已被得七七八八,連廣州人最後一片集體記憶的淨土「西關」,在政府「舊城改造」一聲令下,也不能倖免。以往的廣州城,還剩下什麼?廣東話,也就成了守護集體回憶和嶺南文化的最後堡壘。廣州年輕人以「集體散步」力挺廣東話,是基於使命感和危機感,正是香港新生代的年輕人為保護自己城市而抗爭的廣州版本。

一種語言的興衰,自有其環境、語言本身的淵源和生命力等因素。廣東話中保存了最多的中原古漢語詞彙和聲韻,四聲分明,能較完整地保存著古代雅言韻尾體系,也就能保存以雅言為載體的傳統詩歌韻律,所以古詩詞要用南方話、尤其是廣東話來朗誦,才能真正體會到古典詩詞的音韻之美。廣東話的活潑、生動,加上嶺南文化的深厚淵源,讓它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廣東話也是最早與「國際接軌」的語言,與西洋文化的接觸,令廣東話的語音和詞源更為豐富。

香港有自已一套的獨特文化,不過歸根究底,也是源自嶺南文化,而廣東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當很多傳統地方戲曲漸漸只有少數人懂得欣賞的時候,南粵文化精髓之一的粵劇,雖然也逃不過時代的洗禮,大家可能會驚訝,不少香港的年輕人,竟然仍還能哼唱一兩句的粵曲選段。香港在英國管治期間,中文備受歧視,中文學校的學生被視為低人一等,但是香港並沒有像新加坡般變成了一個英語化的社會,廣東話的頑強生命力,是重要功臣。

香港的教育政策,雖然經常飽受批評,近年推行的「兩文三語」(學生要學好中英兩文,以及英語、普通話和廣東話三語),董特首倡議「母語教學」之時,仍然把母語定為廣東話,自己都是十分贊成的,因為既照顧了與國際及中國內地接軌的現實需要,也不忘捍衛廣東話。也許廣東話在中國內地最終會消失,海外華僑的下一代也未必能讓廣東話繼續傳承下去,作為南粵文化的最後重鎮的香港,必須要有守衛粵語文化的決心。


<圖片轉貼自網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