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企業心理學

東方與西方社會的企業經營方式,最大的差異是什麼?若在多年前有人這樣問,答案多會是「人情味」。的確,從前東方社會的公司老闆,尤其是華人和日本人的公司,大都注重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因此亦樂意與員工建立長久的密切關係,讓員工與管理層之間,有一種家人一樣的感覺。這類企業也許薪金偏低,但卻會各方面兼顧員工的福利,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在精壯之年努力貢獻公司,因為他們知道,對公司付出之後,會得到長久的回報,就算將來自己的工作能力因年老病患等原因而下降時,生活仍會得到保障。

不過這種企業生態,在西方社會,早已被認為不合時宜,在短期內增加公司業績,是各大企業的目標,對於大部份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更是終極目標,因為這對抬高公司股價,絕對有利;在這個公司隨時轉手換老闆的年代,也可以賣個更好價錢。既然老闆也不會對公司有留戀,員工也不會要求要忠心,誰可以在短期內增加業績的,高薪挖過來也無問題,但如果業績下滑,甚至只是無法保持高增長,亦不要怪老闆反面無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重「人情味」的企業生態,被認定是阻礙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多冗員、職員老化、效率低、成本高等等,都是十惡不赦的缺點。以前被奉為晉升和加薪標準的「年資」,現在是被解僱的指標。「你一個人的薪金,足可以請三個手腳比你快很多的新人。」類似的說話,在公司服務多年的中年員工,大概都會聽過。在西化的香港,企業管理方式的「改革」,早已進行了多年,有「人情味」的大企業,已經如鳳毛麟角,只存在於一些歷史悠久的企業,不過似乎也維持不了多久。

香港一間向以「人情味」著稱的某大中資金融企業,在年前上市之後,亦隨之改變管理文化,很多在中學畢業後便進入公司、忠誠服務多年的員工,紛紛被迫提早「退休」。不過歷史悠久的五星級「半島酒店」,日前就特別公開嘉許多位服務超過五十年的老員工,肯定他們對公司的長期貢獻,突顯這家企業認同員工長期忠誠是企業的重要資產的文化,在現時金融海嘯下裁員之聲四起、人心惶惶的大環境下,教人不勝唏噓。

多年前美國已有一些企業心理學研究指出,由於企業大多只急功近利地關心其季度業績,令不少精神變態者獲青睞晉升管理層,讓他們發揮冷酷無情的本色,果斷地執行不討好的決策,以令公司在短期內提高業績。

魅力逼人、口才了得、高學歷、打扮得體,這些都是商業社會成功人士的個人特質,亦極有機會獲晉升為公司高層。但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少精神變態者(psychopath),亦具有這些特質,當中部分人更能攀上企業最高管理層,原因是他們辦事作風冷酷無情,即使解僱整間公司的員工亦毫不動容,可為急功近利的企業帶來短期利益。近日香港某大傳媒機構新任的高管理層搞出的風風雨雨,佔據了各大新聞頭條,正好讓人大開眼界。

研究顯示,並非所有精神變態者都是暴力殺手,其實當中很多都有正當工作,部分更因為現代企業的運作模式,而能晉身企業最高管理層。美國企業心理學家巴比亞克,以自己在多間美國企業任顧問的經驗,作出令人驚訝的結論:精神變態者存在於各行各業,每100名僱員中,就有8名是精神變態者,而當中只有一人未能獲得晉升。據巴比亞克形容,精神變態者往往是魅力非凡,自我意識極強,鍾情於金錢和權力,也巧言善辯,喜歡誇誇其談。巴比亞克還警告,精神變態者晉身企業管理層的人數,會愈來愈多,原因是他們誇誇其談的作風,在現今會被視為有遠見和領導能力,使他們更容易得到晉升。他們也都是愛追尋刺激的人,而且沒有正常人的同情心及人情味,甚至把整個部門或廠房關閉、令大批員工失業,也不會有絲毫的歉疚。

金融海嘯之後,很多現代經濟理論的金科玉律,紛紛被質疑,但現代西方崇尚活力及多變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法,依然被不少人奉為企業生存和成功的「必勝技」。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固然有助增加公司業績,但長遠卻不然,因為管理層已失信於員工,企業已失去至為重要的人力資本。只可惜,縱觀現今的商業社會,大部份企業的掌舵人依然是執迷不悟 - 還是已經是身不由己?


<漫畫轉貼自網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