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08, 2014

被腰斬的瀑布

臉書照片 : Roadside waterfall (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by Anton Jankovoy

在臉書上看到一張分享的照片,那是尼泊爾安娜普納山區一座壯觀的大瀑布,但這天然美景,卻被一條剛在山壁上開闢出來的行車道橫腰斬斷。照片下的留言,幾乎都是人間仙境、自然奇觀、造物神奇等讚嘆之詞,只有我看得心悒。 山友之間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沒有到過尼泊爾徒步登山的,不能算是真正好此道之人。」

位於喜瑪拉雅山脈中段的「高山王國」尼泊爾,四份之一以上的領土海拔超過3000公尺,世界上14座海拔8000公尺以上的高峰之中,就有八座屹立於國境之內。山區天然原始的環境、山裡人的純樸好客,多年來都沒太大改變,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尼泊爾一直是徒步登山愛好者的天堂。

查姆傑瀑群之一(攝於2008年)

穿梭於安娜普納山區多座海拔6000公尺以上群峰之間的「安娜普納大環路線(Annapurna Circuit) 」,是其中最美、最長(一般需時三個星期)、也是到達海拔最高(海拔5416公尺)的徒步路線。2008年,曾到尼泊爾安娜普納大環路線徒步,從東端的起點貝西薩哈 (Besisahar) 啟步後,沿著瑪斯揚第河 (Marsyangdi Khola) 谷走,便目睹那正如火如荼的登山行車道開鑿工程。那時候,工程只伸展到查姆傑(Chamje/Chamche) 村以南,之後的路段,沿途仍可見大小天然秀美瀑群,連連不絕,臉書照片中那大瀑布,正是其中一座。若說人間仙境,當年還未被行車道工程破壞的天然美景,才真正配得上...可惜,一切只能成追憶。


瑪斯揚第河谷

由於地形的限制,除了一些斷斷續續的行車道外,安娜普納地區一直沒有一條完整的可以通車的道路,也因為這樣,區內純樸的生活和文化傳統、脆弱的高山生態,多年來得以繼續保存。安娜普納地區自從1977年對外開放以來,已吸引了不少外國徒步者到訪,不過要進入山區,仍得要靠自己雙腳走,能夠上山的,人數始終有限,對環境也不至於造成很大的影響。2008年,尼泊爾政局稍為穩定,興建深入山區的行車道工程,便急急上馬,別以為是基於民生改善的需要,背後的動機,其實是為了發展高消費旅遊事業。外國徒步客的到訪,確實為安娜普納的村民帶來了收入,從而改善了生活,可是現在的旅遊當局,已不再在乎我們這些徒步旅行者帶來的蠅頭小利,他們想要吸引的,是滿袋現金的外國大豪客、尋找刺激假期的信用咭消費者。行車道,就是為了在山上建造高爾夫球場而開;行車道,也是為了在山上發展滑雪場和高級渡假酒店而建。

當年行車道開鑿期間情況

大家可能會奇怪,發展高消費旅遊,不是可以讓當地人受惠嗎?這是很普遍的誤會,參考以往許多類似的旅遊開發項目實例,均顯示寵大的經濟利益,事實上只會落入少數取得發展權的財團手中,又或者是某些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特權人士的袋中,貧窮的當地人,依然是貧窮,生活甚至每況愈下。因為山路被公路取代,徒步旅行的天堂從此消失,徒步客卻步,民宿經營者、嚮導、挑夫等一連串相關從業者的生計,亦會因此失去。

以開發旅遊之名大興土木,無論誰是得益者,最大的受害者,肯定是安娜普納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前任尼國旅遊局公共關係總監 Aditya Baral 就曾經強調,政府期望吸引高消費者的遊客,以取代傳統的徒步旅行者,「要吸引更多的遊客,我們需要興建多些人工的旅遊勝地,例如高爾夫球場、主題公園...」這恐怕就是現時尼泊爾國家旅遊局的發展大方向,也是尼泊爾那珍貴的自然環境資源開始遭遇的命運。


(文章另見於2014-1-8  <主場新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