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1, 2013

泉音瀑韻,總教我著迷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會成為溯澗的發燒友。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對瀑布的著迷,是主要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對於熱愛生命的人來說,奔流跌宕的清澈溪水,有著某種象徵意義,也總能引起心中悸動。


偶然地翻閱一些舊檔案,發現了一篇自己多年前的塗鴉之作,回想起早年的一次溯溪之旅。那是一個多雨的夏天……

盛夏到訪林村谷梧桐石澗,清晨由梧桐寨村萬德苑出發,再次溯溪而上。昨夜雨後,翠谷中仍雲霧縈繞,山峰在霧中若隱若現,如蓬萊仙山;谷中崖上群瀑如翠屏掛緞。遍訪梧桐中下諸瀑,「井底瀑」深藏巨洞,如地府寒泉;「馬尾瀑」明快亮麗,水汽氳氤,如夢中仙境。一路上泉畔聽瀑,潭中暢泳,走走停停,到達主瀑時已是正午。
 
坐在瀑前石台,仰望百呎飛瀑如銀河落九天,一面野餐,一面賞瀑,實在令人心懭神怡,竟在瀑前消磨了一整個下午。意猶未盡,再涉澗而上,一探上源幽谷中如出水芙蓉之玉女群瀑,至源未登上大帽山時,已近黃昏,望山下華燈初上,又回到了人間。
 
    銀龍化雨灑天階,撥霧尋源穿三界,
    梧桐幽深沾寒露,寂寞芙蓉伴斷崖。
 

還記在參與登山遠足活動的初期,每次看到遠處山谷中的飛流秀瀑,總是十分嚮往,盼望有天能親臨其下,近距離細賞其流態,感受其清涼。溯溪是一項要求有一定技巧和經驗的活動,所以也不敢貿然嘗試,直至有一天,得到同是熱愛遠足的姑母的提點:「何不嘗試一探梧桐群瀑?」


林村谷中的梧桐石澗,澗道崎嶇,斷崖連連,溯溪探瀑,本是難度頗大,但因為澗道旁闢有山徑,山徑沿溪而上,繞過所有險峻位置。遊梧桐石澗,其實就是沿山徑登山賞瀑,以安全的方式近距離賞遊險峻的澗內風光。因為山徑只通到中游長瀑頂上,傳說中的玉女飛瀑,始終無緣一見。那是我第一條細心賞遊的溪澗,也一直是我最喜愛的溪澗。之後一段時間,參與過多次團體組織的溯溪活動,有了足夠的經驗和信心,又重回到林村谷中,準備好全溯梧桐石澗。那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不單只是第一次真正沿溪全溯至源頭,而且自此之後,我更與溪流飛瀑,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於地理條件所限,香港沒有壯麗山川景觀,卻也有令人心醉的自然美景:丘壑起伏,峭澗清溪隨處可見,加上亞熱帶夏天豐盈的雨水,令深谷峭峽處處飛泉秀瀑;山色水影,如精緻的傳統園林藝術,因地製宜地濃縮於園中一隅,麻雀雖小而五臟俱全。對於一個地少人多而又高度發展的大都會來說,這實在是奇蹟,全因為我們擁有佔地面積達四成的郊野公園,讓自然美景免受都市發展破壞。然而更大的特色是,這些自然美景,永遠都在咫尺之內,被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先生譽為「全中國少有的,甚至是世界少有的優質的『城市自然環境』」。日本和台灣境內不乏巨塹深壑,造就了飛瀑清流滿佈的環境,是公認的溯溪天堂,日本人更是亞洲地區有系統進行溯溪活動的始祖,各種專業裝備和詳盡溯溪圖,應有盡有。不過不是很多人知道,香港的城市自然環境,原來也孕育了不少溯溪愛好者。香港的郊野公園起源自提供食水的水庫集水區,因而保存了不少天然溪流;短小而急陡的溪谷,潭瀑連連,長度也正好適合半天至一天以內的溯溪活動;溪澗水量適中,故除非是遇上大雨,溯溪基本上是四季皆宜的活動;乾濕兩季分明的氣候,也為喜歡不同溯澗形式和難度的愛好者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不少溪澗有山徑沿溪谷穿插,也讓一般市民能淺嘗溯溪之樂。



外面又下起雨來,望出窗外,維港對岸的大帽山已消失於迷濛之中。心想,帽山諸澗的飛瀑,一定又很壯觀了吧。


(文章另見於2013-10-10 <主場新聞 - 保衛郊野公園系列>)

-----------------------------------------------------------------------
(1) 溯溪活動需要一定的裝備、技考和經驗,也有潛在危險。有興趣淺嘗溯溪之樂的一般民眾和溯澗入門者,宜選擇梧桐石澗等一類主要由遠足徑串聯的溪谷。
(2) 位於大帽山郊野公園西北角的梧桐寨屬法例保護的特別地區,依傍梧桐石澗蜿蜒上升的山徑長約2.5公里,起點為梧桐寨村萬德苑,可從港鐵大埔墟站乘64K 巴士前往。於「梧桐寨」站下車後,沿車路及水泥步道至萬德苑,接山徑,隨往主瀑方向之指示牌直走,經井底瀑、中瀑(馬尾瀑)、主瀑(長瀑)至散髮瀑。山徑明顯但陡斜,天雨不宜。回程原路折返萬德苑,來回需時約3.5至4小時。有經驗且體力充沛者,可沿散髮瀑旁山徑登大帽山四方山坳,接麥理浩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