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很快過去,三月下旬,又是日本「花見」季節的開始。忽然看到咖啡店網頁貼出月底開始臨時休業的告示,有點驚訝,然後讀到梁文道一篇關於中國遊客擠爆日本京都奈良一帶等賞櫻景點的文章:「遊客來了,記者也來了,究竟記者在預期什麼場面呢?那自然是等不懂事的遊人攀樹折枝,喧嘩高叫,在河岸草地上遺下一片垃圾的景象。」「不想輕易被人貼上標籤,可是另一方面,又碰到不少會主動把自己變成被歧視對象」,動不動就把性質本來很單純的事件,變成族群矛盾問題,甚至上升到民族尊嚴的高度,咬定別人「根本就是歧視」。
不難理解,為何店主夫婦會有臨時休業的决定。個體戶形式的經營,人手已很緊拙,別出心裁的「鴨川野餐」服務,很大程度上有賴客人的自律和公德心。當賞櫻大軍壓境,若不暫避一下風頭,可以想像得到,結果幾乎肯定是災難性的。
十二月上旬,奈良猿沢池畔興福寺 |
因為不懂說日語,在日本旅行時,只能以英語和寫漢字溝通,一開口,外國遊客的身份便很明顯,不過也習慣不會主動表示來自何處,是希望當地人以我的行為來判斷我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用一個「中國」、「香港」或「台灣」的標籤。人人都說京都人常對外來人「黑臉」,二月份參加「京都馬拉松」時在那邊逗留了一個星期,卻沒有遇過,只是好運氣?也有可能。但也許是自己一向低調,也沒有什麼太惹人注目的行為。
經常到日本旅行,有沒有遇過被拒絕?當然有,最近一次是去年,在金澤香林坊附近打算光顧一家傳統食店,明明看到兩個西方遊客直接walk-in,老闆卻對我說是需要預約的。是不是老闆對亞裔遊客有偏見?還是不太歡迎單身客人?我不敢說,不過偏向相信是因為他曾經有過接待亞裔奥客的不愉快經驗。我禮貌地笑笑說句「OK, Thank you.」,順道問他取張名片,問一下預約方法,他先是呆了一下,但亦爽快地拿了一張給我,並表示歡迎下次光臨。
不需要特意糾正別人對某個族群的偏見,簡單地給人知道你是什麽樣的人,便足夠了,別人如何判斷,自已無法左右,也無謂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