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道上的 「お掃除ランナー」(Sweeping Runner) |
去年十二月到日本參加奈良馬拉松時,狀態不太好,到了終點前兩公里,已經乏力得只能步行前進,然後留意到不遠處一位全身青綠衣物的跑手。其實早在經過半程點後不久,便斷斷續續地看到他惹人注目的身影,更觸目的,是他不時停步俯身撿拾賽道上的垃圾,即時按分類放進手上不同的垃圾袋中,不單止是跑手們遺下的紙杯、糖果紙、飲料瓶和能量食品包裝,路上任何一件垃圾,都會被他收入囊中。他雖然走走停停,以自己步速,卻一直無法追上,若不是他在最後兩公里開始減速,自己是無法趕上的。我趨前向他豎起大拇指給個讚,說聲「頑張って」,又替他拍了照。當然,我的打氣說話其實是多餘的,因為這位出身千葉縣我孫子市的跑手,本身是一位 Sub-3的馬拉松精英運動員,也是位每年參賽兩次或以上的超馬跑手,2013年曾在水都大阪100公里超馬(100 km Ultra Maranic Osaka)中創下11:23:51的個人佳績。
有公德心如日本人,也有馬拉松遍地垃圾的問題 |
以比賽途中撿垃圾宣傳環保的行動,對自己來說,不算陌生。十多年前,自己也曾連續兩年參與(分別為「大浪灣之友」及「上山下海俱樂部」兩個團體)在樂施毅行者一百公里遠足籌款路上撿拾垃圾的行動,成為「綠色毅行者」,藉此向市民宣傳愛護大自然的訊息。沿途撿拾垃圾的滋味如何?感受或者因人而異,但絕對是一場體力考驗。一百公里的崎嶇山路,看似比42.195公里的馬路艱辛得多,其實不然。當年我們四人一隊,配備長柄垃圾夾拾器,揹上背包改裝成的竹簍,以40小時的時間完成,而且只會檢拾廢紙和塑膠瓶等輕量級垃圾,也因為安全考慮,天黑之後便暫停撿拾,專心走路。現時大型馬拉松賽事並不容許跑手攜帶有潛在危險的道具,夾拾器和背簍,肯定屬這一類,Kazuya-san只能手提膠袋,沿途俯身撿拾垃圾,每撿一件,都是對腰部肌肉的考驗,若要我等慢腳如此完成馬拉松,就算能趕及六小時的關門時限不被截停,恐後也因腰肌勞損而無法堅持全程都在撿垃圾。
撿拾工作消耗體力,再強也有需要坐下稍作歇息的時刻,但並不是閒著,趁機整理一下垃圾袋 |
2017年奈良馬拉松初見面;2018年京都馬拉松再相逢 |
然而六年的堅持,總算有了成效,Kazuya-san的行動,開始得到越來越多認同他的日本跑手加入,並在日本各地路跑賽事中發起「拾活(しゅうかつ)」「お掃除ラン」活動。 我曾希望,香港的賽事也能夠有「お掃除ランナー」,然後在剛過去的「全城街馬」賽事中,因為跑友群組「Run The World」關於Kazuya-san的報導,香港跑友也發起了撿垃圾的行動。馬拉松撿垃圾的行動,始終有體力需求,也有腰部勞損的潜在風險,自已不鼓勵一般跑友仿效,相信多次語重深長地提醒跑友們重視飲食健康的衛生部門,也一定不會認同。與其辛苦檢拾垃圾,跑友們何不簡單一點,由自己做起,減用即棄紙杯,自己的垃圾不要隨手棄置?
(文章另見於2018–2–28 《立場新聞》生活 /跑步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