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英文是 mid-age ,但西方人也多喜歡用 prime time這個代稱,意即「最佳狀態的時間」,the prime of life,與中文所稱的「壯年」,可算是同曲異工。由於醫學昌明,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中年的界線,似乎已經由從前的三十多歲,推遲至四、五十歲,不過社會普遍對「中年」的定義,依然沒變,除非你樣貌天生年輕,又或者是保養得宜,過了三十五歲,在別人眼中,己是「叔叔」、「阿姨」。小朋友在父母引導下叫你一聲「哥哥」或「姐姐」,可千萬別沾沾自喜,因為這只是禮貌上的恭維、討人喜歡的技巧而已。而事實上,從生理的角度,人在25歲之後已經停止生長,並開始走向衰退。人的壽命是長了,但環境的污染、生活的壓力,卻也讓健康的衰退提早來臨。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嶺,但這個分水嶺,不應該單以歲月來劃界,不只以生理變化來區分,也不獨以事業和家庭的成就為標記。中年,應該是人生經歷換來的成熟。有人因為各種原因,年紀輕輕便要告別童真,提早到社會的大染缸中打滾,二十出頭,已經老成持重(還是滄桑?)得像個四十開外的人;有人將近四十,仍然不食人間煙火,自困於象牙塔中;也有人膝下兒女成群,依然思想幼嫩,不知當父母者應有的責任。能稱之為prime time的中年,應該是在生活的磨練下,經驗和自信積存得豐盛之餘,同時又最能做事的人生階段,對很多事情,有心,也有力。
人到中年,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自信也增長,因此越來越能夠欣賞自己、肯定自己,不過也不會自視過高,也能真正欣賞別人。
人到中年,不再只看重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不再那麼在乎別人是否喜歡自己,而更在意自己是否喜歡自己。
人到中年,不再只看重自己要什麼,亦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經常自我反省,提醒自己要知足。小錢懶得計較,大財也不強求。不再從結果看得失,而是從過程看人生。承認自己的極限,不會高估自己,只要努力過,一切隨緣。
人到中年,不再把生命的意義,寄託在別人的身上,也不勉強把他人的寄望攬上自己身,對自己公平,也對他人公平。學到如何跟自己相處,讓種種無謂的壓力沾不上身。
人到中年,會對自己老實,有自知之明,不再買26吋腰圍的褲子、加細碼的T恤,期望待自己瘦一點時再穿。
人到中年,不再依靠別人為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要擁有自己快樂的苗圃、幸福的泉源,自給自足,也可以有多餘的分給他人。
人到中年,不再堅持改變他人的想法,正如自己不會讓人強行改變自己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也尊重你的觀點,和而不同。
人到中年,應可透徹領悟,人生這場戲,是不會照著自己編的劇本演的,還是那一句:努力追求,卻不強求,一切隨緣。
年過四十,卻完全沒有上述的感覺?恭喜你,仍然有著一顆年輕驛動的心。剛過三十,已有上述感受,也恭喜你,生活的磨練令你提早的成熟,也讓你有一個比普通人更長的豐盛之年。祝福所有人,都不會因為人生的種種失意和挫敗,從未享受過壯年的豐盛,便讓心境直接步入了蒼老的境地。
<漫畫轉貼自網上>